科技部火炬中心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本情况

2014年5月,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是党的十八大后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园区总面积397平方公里,涵盖我市十个行政区,共计66个片区,超过了原深圳经济特区面积,可以说是再造了一个“创新特区”。同年,市政府成立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负责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和组织领导;设立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与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合署办公,负责统筹推进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等相关工作。

2014年12月底,科技部印发实施《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规划(2015-2020年)》,明确了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定位,着力推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创新要素集聚高地、统筹规划空间布局、全面推进开发创新、优化创新发展环境等工作。2018年1月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等方面,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2020年1月印发实施《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规划(2020-2025年)》,引导各片区形成合理分工、多样化与特色化并存的发展格局。

在7年多的建设发展中,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着力打造创新生态体系,努力建设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引领区和创新创业生态区,发挥自主创新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自主创新发展能级实现历史性提升。2020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7万亿元,2019年,深圳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328亿元,占GDP比重为4.9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深圳香港广州集群位居世界创新集群第2位。

二是科技体制改革向系统纵深推进。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显著增强,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科技管理的主体架构和基本制度基本建成,以改革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科技创新水平迈进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领域涌现出一批世界瞩目的重大创新成果,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7年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深圳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位居第一,在5G、8K、基因测序、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成为全球创新引领者。

四是国家级创新基础平台加速布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鹏城国家实验室挂牌成立,科技创新“大国重器”实现零的突破。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大平台建设提速,为深圳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打造技术创新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五是创新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6万家,稳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一面旗帜。六是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见到新成效。首设全国规模最大的百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重构优化人才政策体系,人才总量达600万,在深全职院士达到61人,形成人才加速集聚的良好态势。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