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本情况

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福厦泉自创区”)于2016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是我国第15个国家自创区,主要包括福州片区、厦门片区和泉州片区三部分。自批复以来,为更好地推进自创区建设,发挥自创区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成立了福厦泉自创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负责自创区各项工作开展。

近年来,省科技厅积极会同省有关部门和福厦泉三市按照国务院赋予的建设任务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力推进自创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截止目前,全省约84%的高新技术企业、72%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和73%的新型研发机构在福厦泉成长。自创区建设主要做法和经验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科技部部长万钢同志的充分肯定和批示,并获科技部印发全国科技系统宣传交流。自创区的一些政策举措被审计署广州办作为典型案例予以肯定,入选全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

一是产业升级发展持续加快。突出专业特点和上下游产业集聚,持续建设了一批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特色园区和重大创新项目。福州片区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福州高新区、软件园、仓山工业园、江阴港经济开发区等园区,持续推动软件信息、光电产业、生物医药等新产业、新动能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通信及网络终端、高端装备、光电、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六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壮大,积极建设“中国特色软件名城”、“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等。厦门片区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覆盖材料、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自贸区集成电路研发基地累计引进23个集成电路相关项目;逐步推出“厦门科学城”、“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厦门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抓手型工程,着力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泉州片区互联网金融、智能制造等新业态特色凸显,“海西金融超市”建成,微波通信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飞速发展,芯谷、智能装备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和基地,国际信息园建设的华东南最大高可用数据中心已投入运营。

二是创新主体作用日益凸显。强化分类施策和靶向服务,自创区创新创业创造环境持续提升,各类创新主体作用日益凸显。福州片区积极推进“高企精准培育计划”、“瞪羚工程”、“独角兽引育工程”,鼓励企业加强研发,中科芯源推出全球首个千瓦级KCOB光源模组,打破了欧美日专利技术的垄断。厦门片区出台“‘三高’(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企业倍增21条”等系列重磅政策,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年平均增长超过14.5%,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年净增量超过250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加超过4.5件,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29%,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增幅相比“十二五”期间均大幅提高。泉州片区采取“一院一策”等方式,引进高校、院所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对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落地建设我省首个大科学装置和国内唯一的“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中心”、引进天津大学、云箭集团、华中科技大学共建集成电路及人工智能研究院、测控与感知技术创新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生物研制出了全球首套模块化整合栽培系统,火炬电子持续发力电容器领域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三是支撑带动效应持续释放。发挥福厦泉自创区的区位优势和创新高地辐射作用,开展创新合作和资源对接,支撑带动周边创新发展,共享福厦泉自创区建设发展红利。一是发挥福厦泉在闽东北和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中的引领作用,2021年福厦泉自创区协同创新专项资金从2000万元提升至5000万元,支持自创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开展协同创新,驱动全省高质量创新发展。二是发挥福厦泉自创区推动两岸融合创新的区位优势。泉州片区利用对台合作优势,全力引进台资、台企和台湾高端产业项目,创新闽台合作模式,不断建设完善海峡科技大市场、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等两岸合作载体和平台,组织举办“海峡论坛”、两岸创业大赛等交流活动,海峡两岸协同创新成果丰硕,推动形成以两岸融合创新为特征的开放发展格局。三是发挥福厦泉自创区创新高地聚集作用。福州片区积极创新校地合作机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不断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着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社会转移转化,2020年片区整体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超20亿元。厦门片区开展自创区和自贸区的协作联动,出台“双自联动”1.0版和2.0版行动方案,促进改革创新政策制度的相互叠加拓展,放大集成创新效应等。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