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基本情况

一、历史沿革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和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8年5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中关村科技园区,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探索出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路子,开启了我国创办高新区、设立科技园区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篇章。目前,示范区规划面积488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区十六园的发展格局,北京16个区都有中关村的分园,核心区在海淀。

  二、功能定位

  2013年9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到中关村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为中关村论坛发来贺信,强调“中关村正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

    中关村是政策区。中关村始终把担当改革试验田的历史重任扛在肩上,在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下,率先实施一系列具有破冰意义的改革试点,“南有小岗村,北有中关村”是在中关村试点中央科技体制改革的真实写照。在中关村诞生过我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投资机构,第一个政府引导基金,第一部科技园区立法。特别是近年来,先后有“1+6”、“新四条”、“外籍人才出入境20条”等30余项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推向全国,为全国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供了示范。

  中关村是创新区。中关村科教资源体系丰富,聚集了90余所高等院校、400余家科研院所,拥有12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0多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30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科技和人才是中关村的最大特色。拥有248家创业孵化机构、670多家创投机构、近600家协会联盟等社会组织,助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2020年,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6万家,涌现独角兽企业93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和总估值全国第一;股权投资案例和金额数均居全国首位,是全球风险投资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

  中关村是产业区。逐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智能制造和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交通、新兴服务业六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大数据、信息安全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集成电路设计收入约占全国三分之一。2020年,示范区实现总收入7.2万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技术收入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2%,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关村十六个分园不断强化创新服务功能,落地了一批高精尖项目,建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已经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三、管理体制

  为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建设,科技部牵头成立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市级层面建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2021年1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新机构名称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简称“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中关村管委会是负责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建设进行综合指导的市政府派出机构,主要职责是“规划、调研、统筹、协调、督办、服务”。16个分园成立了17个分园管理机构,大兴-亦庄园分别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开发区区域)、大兴-亦庄园管委会(管理开发区以外大兴园区)管理。

  依据2011年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京政办发[2011]4号),示范区分园实行“双重领导、以区为主”的领导体制,中关村管委会对各分园的整体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准入标准等重要业务实行统一领导,区政府对所属分园管委会实行全面领导。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