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国家火炬计划芜湖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工作总结
  芜湖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于2009年被国家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基地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产业基地”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坚持“政府引导、财政支持、扶优扶强、定向培育”的原则,选择一批创新能力强、辐射和带动作用大,兼具规模、效益和潜力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致力于节能环保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与产业化,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把基地建成我国节能环保汽车高新技术的区域中心和辐射中心。

  一、基地产业总体概况

  芜湖汽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兴起而迅速发展壮大,现已成长为全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首,同时也是芜湖市首位产业。我市以建设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为契机,通过营造有利于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环境,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示范推动、氛围营造、智力支撑、合力推进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品牌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推进了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形成了以新能源轿车为龙头,轻型车、微型车、专用车为侧翼,零部件为基础的产业基地。

  2012年,我市开展了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专题研究,制定了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技术路线图,组建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大了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领域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2013年芜湖市与北京、天津等28个城市(区域)被列入全国新一轮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2014年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被科技部列入第二批22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之一。今年,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被省发改委批准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目前,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向“掌握世界一流技术,生产世界一流产品,建成世界一流基地”的目标迈进。

  芜湖汽车产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具备年产能130万辆的生产能力。拥有7家整车制造企业,400余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国内知名汽车及零部件企业30家,规模以上企业近300家,形成了以奇瑞汽车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呈现出明显的集聚效应。

  截止2014年底,全市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287户;实现产值99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增加值23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二、基地企业发展情况

  目前,基地现已构建起奇瑞新能源汽车、玉柴联合动力节能与新能源发动机、埃夫特智能装备等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形成了节能产品和新能源利用两条主导产业链,带动效应和辐射作用日益显现。通过引进发展、引导发展、重点发展、集群发展等措施,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支撑平台与产业配套体系。

  芜湖市现有整车制造企业6家,奇瑞公司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公司,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芜湖宝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芜湖爱瑞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正在积极投入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现有7款新能源汽车上了工信部公告目录和新能源车推荐目录,包括1款燃料电池车、2款混合动力轿车和4款纯电动轿车,其中瑞麒M1纯电动车已于2010年11月上市。目前,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的微型电动客车、纯电动中巴、纯电动大巴及宝骐汽车公司的新能源专用车、市政工程车的产业化开发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奇瑞M1EV纯电动乘用车已进入量产阶段。

  2014年奇瑞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完成eQ新车型开发,奇瑞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在S15EV上得到应用,如一体化三元锂电池包、32位电控技术、加热技术等。根据当前政策导向,完成QQ3 EV锂电配置的预研和公告申请,使动力性满足国家标准,续驶里程达到政府补贴要求。 M16 PHEV项目完成B样设计,并完成十台样车的试制。A16EV项目完成P4节点的开发,并试制多台样车。技术项目完成13项,获得国家政府补贴上千万元。技术提升方面,完成了增程器项目、减速器新能源提升和热泵空调项目的开发,为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3、基地拥有的重大科技成果

  截至2014年,基地拥有汽车行业专利7357项,其中发明专利1479项,实用新型专利3453项。先后承担新能源汽车行业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60余项,累计获得专项资金6亿元支持,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奠定基础。奇瑞公司从2001年开始发展新能源汽车,截至2014年底累计完成工信部公告目录20余款车型。奇瑞新能源汽车2014年销售9000多辆的好成绩,当年新推出了eQ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高达200公里。在此基础上,2016年将陆续推出艾瑞泽7和艾瑞泽3的两款新能源汽车。

  全市从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的企业有50余家,其中芜湖杰诺瑞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埃泰克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芜湖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芜湖恒隆汽车转向系统有限公司、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研发能力较强,分别在电机及驱动系统控制器、车载充电器、电动空调、电动助力转向、电子制动器等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方面,具备小规模生产能力。

  全市从事汽车蓄电池研发的企业有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安徽美能储能系统有限公司、芜湖天元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芜湖根源科技有限公司、芜湖伊瑞动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芜湖华力五星电源电器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其中天能电池(芜湖)有限公司、安徽美能储能系统有限公司、芜湖天元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研发能力较强,在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方面投入较多,具备车用动力电池小规模生产能力。

  基地内主导产业企业118家,其中规上企业106家,高新技术企业108家,收入亿元以上企业69家,上市公司3家。2014年基地工业增加值144.78亿元,承担国家项目114项,研发投入29.97亿元,获得专利2639件,其中发明专利393件,基地职工人数70121人,其中大专以上35312人

  三、创新体系建设情况

  1.产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方面情况

  基地内整车企业与配套零部件厂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协同发展,提升了基地中小企业研发能力,形成了一批具有创新活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中小企业群体,为发展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奠定了重要基础。基地拥有国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4家,形成了从原材料到关键零部件,再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涉及20大类产品、3000多个品种,拥有高新技术产品279个。龙头企业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公司从2000年始,就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是国内最早研发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依托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创新工程”、“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国家与地方政府支持奇瑞新能源汽车研发经费达10多亿元。开发了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掌握了整车设计、系统集成、整车电控、电机驱动、电池管理以及混合动力耦合等关键技术,并形成了产业化能力。建成了国内领先的新能源试验开发中心,下设整车性能、整车电控、电驱动系统、电池系统、混合动力、高压电器等6大核心实验室,形成了完备的新能源汽车试验与验证能力。新能源汽车累计申请专利631项,其中发明专利536项;授权专利261项,其中发明专利185项。“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平台建设项目”、“轿车整车开发系统平台、流程优化与工程管理系统”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在奇瑞公司带领下,芜湖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经过近十年的自主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初步建立了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研发布局和技术体系,目前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能满足整车要求,具备小规模产业化生产能力;②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和试验测试评价能力;③已掌握电动汽车整车集成及关键零部件开发、生产等技术,建立了电动汽车研发平台,具备电动汽车系统在整车上的跨平台扩展和应用能力;④已经有7款新能源车上了工信部公告目录和新能源车推荐目录;⑤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自主研发了锂电池及材料,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6kw、12kw、50-80kw系列永磁同步电机,BSG、ISG和纯电动车整车控制器等零部件,形成了小批量试生产能力;⑥掌握了电动空调、电子真空泵、电动助力转向等系列核心附件产业化技术。

  基地企业近二年来共获得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9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2项,省级项目59项。2013-2014年度,共申请专利7029项,其中发明1713项,获得授权4836项,其中发明专利449项。基地拥有国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4家,形成了从原材料到关键零部件,再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涉及20大类产品、3000多个品种,拥有高新技术产品279个。

  2.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进展情况

  近年来,基地不断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致力于整合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提升、完善创新能力,已经形成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创新资源。截止2014年,基地共拥有省级及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1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4家,包括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研发机构47家,包括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1家、重点实验室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企业技术中心32家。基地拥有国家级质检中心2家,国家级孵化器2个,省级企业孵化器3个,创新型(试点)企业10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详见表1-7)

  表1 基地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名单




  表2 基地院士工作站名单


  表3 基地企业技术中心名单


  表4 基地国家级质检中心名单


  表5 基地孵化器名单


  表6 基地创新型(试点)企业名单


  表7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名单


  四、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地产业发展,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芜湖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推进产业基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市科技局、经信委、发改委、商务局、财政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结合各自职能,制订具体措施,落实相应责任。同时聘请国内外本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成立专家顾问组,对基地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实施方案、重大项目进行咨询论证,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列为芜湖市“首位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近几年先后出台了《芜湖市推进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规定》、《《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办法》等67个关于自主创新的政策文件,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支持和发展,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争创名牌、吸引人才、融资渠道、企业上市等方面对加快发展基地产业给予全方位支持,为基地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积极落实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4年,基地106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减免6.5亿,企业研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认定研发项目125个,共投入研发经费45091万元,预计可抵扣所得税6136万元。

  五、主要经验、做法及存在问题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1.明确方向,坚持“四化”发展思路

  一是高端化。体现基地高端发展战略定位,重点发展高增值、精加工的高端制造领域,以及研发、技术服务、市场交易、运营管理等高端服务环节。二是特色化。专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专业化发展,集聚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等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公共平台、政策环境等,形成专业化产业生态机制。三是集群化。整合区域产业链,吸引更多要素投入价值增值环节,促使产业上下游间的企业、服务机构和创新资源在特定的空间上进行集聚发展。四是生态化。体现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总体要求,加强资源循环集约利用,发展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环保型技术和产品。

  2.多层推进,组织实施“3358”工程

  围绕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实施“3358”工程。一是以整车龙头企业、关键模块骨干企业、零部件中小企业3个层次为对象,强化3体建设。以提升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突出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知名品牌。二是构建5大创新平台。建立汽车技术研发、创新要素交易、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中介服务、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三是主攻8大技术方向,系统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着力解决关键性、牵动性的重大技术问题。

  3.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定点招商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不仅与整车开发相关,更要依托于电池、电机、汽车电子等相关零部件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几年来,基地始终坚持针对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定点招商、定点跟踪和落实。将广西玉柴联合动力、台湾明基材料等节能与新能源产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制订优惠政策,加力招商引资(智)力度,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支持项目单位引进战略投资者。

  4.联合攻关,强化研发及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产业链各环节强强联合共同攻关,引导基地产业主导企业建立省级研发中心,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发单位进行合作,组建核心研发团队,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取得自己的创新成果。同步规划建设自身的创新能力,组建自己的团队承接引进的工艺技术,并力争形成自己的集成创新成果。注重成立区内研发及中介服务等机构,促进工业、贸易、技术、金融服务等形成合力,积极开展人才引进与人员培训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芜湖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业发展基础仍显薄弱,当前整体竞争力不强,投入相对不足、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依然存在。

  1.高端人才还有待进一步培育

  虽然近年来基地在汽车研发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但仍远远滞后于汽车企业需求的增长,尤其是缺乏掌握了当代汽车前沿技术的、能够创造性发展和应用相关技术的高级研发人才。

  2.资金投入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芜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究起步较早,但资金投入仍跟不上研发需求,依靠销售带动研发,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不强,造成很多新产品处于试验阶段。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投入,有了很大发展,但仍与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3.配套产业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链尚未形成,产业化能力亟待提高。在做混合动力开发的时候,芜湖基本上不具备零部件的基础,混合动力几个关键的零部件包括整车控制,电机、电池,国内基本上没有成熟的运营商,也没有供应商体系。多数企业是近两年从传统行业转型而来,在经营管理、资本运作、技术开发方面相对欠缺,对整个产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有限,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仍比较薄弱。

  4、产业整体研发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芜湖市虽然有较好的传统汽车产业基础及传统汽车产业相关支撑技术,但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能力整体不强,缺乏高水平的专业研发服务平台支撑,缺少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电池研发及管理技术。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刚刚开始布局研发,插电式混合动力整车关键技术,亟待攻关。动力电池基础原材料、电机及电控系统用电力电子元器件依赖外地采购,存在受制于他人的风险,且采购成本居高。

  六、下一步重点工作

  1、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

  对事关全局的瓶颈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力争取得一批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

  2、加大研发平台建设力度

  支持骨干企业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完善技术、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及实验、测试技术手段,积聚高层次研发人才,扩大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影响。

  3、 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

  加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继续加强与中科院、合工大等国内重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积极拓展海内外科技合作,吸引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高等院校和海外的跨国公司等来芜湖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大中型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鼓励中小企业与各类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依托关系,增强企业技术支撑。鼓励企业到发达地区甚至海外设立技术开发机构, 充分利用外部智力、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4、加快建设技术创新发展支撑网络

  信息网络与工作网络是创新孵育体系建设的基础设施。注重企业互联网和孵化器网络建设,包括中介服务网络、创业企业家网络、风险投资网络等配套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打造芜湖汽车产业数字化的信息环境,率先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全方位实施企业电子化,积极发展电子政务 (网上办公)和电字商务,推进产业信息化,形成完整的创新孵育体系网络。加快公共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公用网、资源信息库等建设,实现资源有偿共享,创造良好的研究开发条件。

  5、加快建设汽车信息共享平台

  充分运用现有网络资源,以奇瑞为依托,建立面向国内和国际的汽车、零部件及专用车信息网络,实现企业间的信息技术融合和平台共享,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企业间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对接,实现网上交易业务的正常运作。

  6、着力增强基地研发创新辐射能力

  在集聚创新资源和高端服务的基础上,利用强大的研发创新力辐射和带动安徽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和升级。通过引进、培育国际一流的权威测试、认证机构,为芜湖以至全国的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提供产品测试、 认证等专业服务。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信息中心、专业人才培养中心、贸易展示中心、文化旅游中心,辐射到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凭借技术优势,为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提供配套。

  7、实施一批整车集成技术研究项目

  基地龙头企业奇瑞汽车公司,将围绕节能、安全、环保主题,实施一批整车集成技术研究项目,主要包括发动机及变速器、轿车底盘集成与匹配技术研究;行人保护保险杠及发动机舱盖,防鞭抽头枕,乘员位置、体重识别系统等被动安全研究;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塑料 (包括非金属基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技术研究;噪声及振动控制 (NVH)等汽车精品化技术研究;以增强自主开发产品的整体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实现综合研发能力的提升。

  8、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配套

  由基地内骨干企业联合开发,进行汽车关键零部件总成或部件技术研究,以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配套。主要有:

  (1)由大陆汽车电子、博耐尔、埃泰克、罗比汽车照明等公司领头实施一批汽车电子及电器系统项目。包括电子气阀系统、集成CAN总线车身控制器、衍生汽车空调系统、汽车仪表及传感器、电子水泵等。

  (2)由莫森泰克、金安世腾、幼狮东阳、富卓汽车、江森自控等公司联合实施一批车身及饰件系统项目。包括汽车保险杠、汽车智能天窗、电动滑门、车身内饰件、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等。

  (3)由奇瑞发动机公司、奇瑞精机公司、杰锋、恒耀汽车、瑞郎、杰诺瑞、瑞科等公司领头实施一批动力系统及附件项目。包括缸内直喷技术、稀薄燃烧技术、高压共轨柴油喷射技术、低摩擦和后处理技术、无级自动变速器、6速 自动变速器、废气再循环技术、可变气门相位技术、可变增压器技术、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净化器、发电机、起动机等。

  (4)由伯特利、天佑汽车技术、世特瑞、恒隆、伯特利电控、通和等公司领头实施一批汽车底盘系统项目。包括液压前后盘式制动器总成、后鼓式制动器总成、综合驻车制动钳总成、后盘带鼓式制动钳总成、车辆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电子驻车制动器、安全气囊、电控减震器、阻尼力可调空气悬架系统、汽车电动转向系统、底盘结构件等。

  (5)由奇瑞新能源公司牵头,带领集群相关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实施一批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及其部件项目。包括纯电动汽车项目,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项目、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电池管理系统项目、新能源汽车智能 DCˉDc转化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里程增加器等,实现电动汽车及其核心部件的产业化。

  9、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

  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建设,到2015年底确保完成在全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5110辆,通过推广应用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0、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制定人才长期培养战略,建立人才交流中心,完善行业高技能人才交流信息平台,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人才保证,鼓励高技能人才通过兼职、服务和技术攻关、项目引进等多种方式发挥作用。加强与本地高校合作,建立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培训中心。依托专业技校、中专和职业教育中心,通过与知名高校和行业重点培训机构合作,建立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培训中心,为企业提供专业人员定向培训服务。建设研发中心和设想科研、生活为一体的高技术人才基地,使高技术人才招得来、留得住,切实推进产学研结合,为新能源汽车领域高级人才提供优秀创业平台。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