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国家火炬计划无为特种电缆产业基地工作总结
  国家火炬计划,是以安徽省无为县高沟镇为核心,姚沟镇、无城镇为两翼建立起来的特种电缆产业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基地。基地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位于“合巢无、马芜铜”T型经济带交汇点,毗邻“长三角”。经过多年的发展,无为特种电缆产业基地已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四大电缆产业基地之一,并成为全国唯一的特种电缆产业基地。目前区域集聚企业数量达到120余家,总产值超过400亿元,从业人员3万余人,总资产360多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9家,组建为集团企业51家,税收贡献超千万元的企业25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86家,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产业基地中有50家高新技术企业,1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71项国家授权专利。

  多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创新驱动、集聚发展、产业融合、特色引领”主题,扎牢基础工作,推动技术创新。下面就我县特种电缆产业基地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地创新体系

  (一)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

  无为没有自身的资源和人才优势,特种电缆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因为无为电缆企业走了“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之路。无为特种电缆企业自觉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产学研合作。目前基地内有34家电线电缆企业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上海电缆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进行55个项目的深度合作。2014年7月份,通过我局牵线搭桥,安徽互感器有限公司成功引进了由武汉大学教授、黄天戍领军,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秀红博士等9人为成员的高层次人才团队。

  (二)企业孵化

  1.无为县科技创业孵化基地

  科技创业孵化基地,是县政府推进科技创业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建设,在坚持高标准硬件设施的同时,突出科技孵化与加速催化、共性服务与个性服务、基础性服务与专业性服务、公益性服务与增值性服务等软环境建设的配套与完善,满足创新创业企业的需求。经过多年的投入与努力,县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建筑面积13000平米,入驻企业11家,(二产类8家,三产类3家),用工人数162人,提供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86人次。基地印发了《无为县科技创业孵化基地九项制度》,并公示创业项目标识牌等。现有代表性企业:县中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安徽华热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等,其年销售收入都在80万元左右,其他在孵企业也都有较好的产值。

  2.无为特种电缆产业孵化工业园

  由安徽濡州电缆有限公司和高沟镇政府共同创办,座落在本产业基地高沟经济开发区内的无为特种电缆产业孵化工业园,有五层9000平方米的综合楼及附属配套工程和四栋24000平米的孵化车间和“加速器”厂房。目前入驻企业8家(二产类6家,三产类2家),用工人数146人,提供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86人次。先后从孵化产业园毕业的企业有:安徽超越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海纳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中通电缆科技有限公司、无为双龙电缆材料有限公司和安徽桃源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二、基地电缆企业发展情况

  (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情况

  无为特种电缆产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个别单体到产业群体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是从模仿到创新,从不规范到规范逐步成长的过程。无为特种电缆产业之所以在国内外取得了较好的声誉,也与企业注重自主创新分不开的,特别是无为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他们不断创新,一批批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创了无为电缆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推动了无为电缆产业的不断壮大。从实行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以来,至目前,无为共有61家企业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51家企业为电线电缆及相关产业。2015年又有5家电缆企业通过了省级评审,报国家科技部批准认定。高新技术产品达82项,专利申请量达2300多项。

  (二)骨干企业发挥的作用

  我县高新技术企业地域和产业分布范围逐渐扩展,过去以电线电缆为主的高企多数都分布在高沟、姚沟、泥汊,近两年已扩展到了无城、二坝、赫店、石涧等乡镇,分布的行业也扩展到了电子信息、金属材料制造、电器制造、机械制造、制药、化工、医疗用品、新能源材料等多个领域。因此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快创新能力建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方向。安徽海兴电缆有限公司被鼎汉技术收购上市,华能橡胶新三板上市,太平洋等多家企业正在积极筹划A股、创业股、新三板上市,这些企业都是其他中小企业的榜样。

  2014年,新亚特、华电、太平洋等4家企业入选“安徽省百强企业”。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的“欣菱”牌“中国驰名商标”,是安徽省电线电缆领域第一家企业获此殊荣。通过大力推进品牌和标准战略,有7件电缆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全县有26家企业获“安徽省质量奖”,4家企业获“芜湖市政府质量奖”;拥有省著名商标31件;48项产品获“安徽省名牌产品”,18家企业获“安徽省卓越绩效奖”;12家企业获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35家企业获省级以上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4家企业获芜湖市政府质量奖。

  从无为特种电缆产业发展来看,一直是骨干、龙头企业在引领本基地产业的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三)产业链各关键环节的企业分布、协作和技术水平情况

  无为特种电缆产业基地产业链越来越完善,各关键环节的企业成长较快。这些关键环节的配套企业主要分布在电缆原材料、物流、电缆桥架、机械设备等方面。没有该类企业的有机融合,就没有无为特种电缆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电缆企业聚集对配套企业产生较大的吸引力。目前无为特种电缆各类配套企业现有110家,如高沟的九州高分子材料、定兴电缆料厂、三鑫电缆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为专门生产绝缘、护套材料企业。上市公司楚江集团总投资6.5亿元的铜材加工园已投入使用;长风物流公司正在加紧建设;配套企业的发展对无为地区特种电缆产业的配套服务、运输成本下降、电缆产品研发以及产业链延伸将产生积极作用。另外电缆桥架公司8家,比较突出的有安徽精工桥架、安徽江虹电缆桥架公司等。

  无为特种电缆产业配套企业的材料技术水平,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特别是耐高温材料氟塑料、硅橡胶加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无为特种电缆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科技中介机构

  随着产业基地规模的扩大,企业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对未来产业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县委、县政府在无为城南新区,以国家特种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为中心,建成以科技发展为导向,打造以企业主体、面向应用、金融参与、中介服务为一体的“政产学研用资介”的全新框架、全新理念“创研港”。中介机构有如下功能:

  (一)研发服务

  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优势,突出产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研发、创新方面的产学研合作实体。上海电缆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大学、巢湖学院等单位已经签约设立研发中心(研究院),另有意向入驻机构5家。

  (二)检验检测服务

  充分利用本基地现有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资源,加强测试方法、测试技术等基础能力建设,发展面向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计量等服务。外地检测机构已入园的有上海电缆研究所安徽办事处。境外检测机构有意向入驻的有:UL、ABS和DNV等机构。

  (三)知识产权服务

  加快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建设,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涉外事务处理能力,为当地或周围企业提供周到服务。2010年、2011年度分别引进安徽华信、国海、新思维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和南京正联专利代理公司在产业基在设立分支机构。

  (四)技术转移服务

  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转移。无为科技局主导,已成立了无为特种电线电缆生产力促进中心、芜湖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无为分中心等。

  (五)中介咨询服务

  重点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打造智能化科技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共享应用的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同类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合肥佰方科技咨询有限公司、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单位已在无为设立分支机构。

  四、国家级特种电线电缆检验检测中心

  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芜湖)位于无为县东南新城区,东临高新大道,北迎恺帆路,项目占地50亩,该项目以国家特种电缆检验检测中心、无为特种电缆产业研究院(特种电缆产业研发中心)、无为国际会展中心、生活中心等四个中心为一体,“检验、科研、展示、培训、鉴定、信息、咨询”功能齐备。规划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检测综合楼、局放室、燃烧室、道路、广场、景观绿化,其中检测综合楼设计楼层5层(局部4层)建筑面积8899平方米、局放室1024平方米、燃烧室448平方米、配电室130平方米。目前,该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营。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电线电缆产业基地还分别被有关部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特种电缆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特种电缆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安徽省优质特种电线电缆生产示范区”、“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创新示范园区”、“安徽电缆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等。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工作。今后,基地将继续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开展三个帮助

  一是帮助企业依托自身优势,选择最有条件和实力的领域作为突破口,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科技支撑;二是帮助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企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三是帮助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有效结合,攻克技术难题,培养和造就创新联合团队及领军人物,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实施四个工程

  一是政策鼓励与引导工程;二是完善服务平台工程;三是典型案例示范带动工程;四是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训工程。

  (三)强化五项措施

  一是着力营造推进科技工作的良好氛围和政策环境;二是项目实施与产业单位需求有机结合,培育产业增长点;三是加大实施项目的监督监管力度;四是推进交流与工作;五是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工作。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