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
国家火炬计划宁国橡塑密封件特色产业基地工作总结
  一、现状和基础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行县级市,东临苏杭,西依黄山,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经济圈自然镶嵌。全市辖13个乡镇6个街道,总面积2487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多年来,宁国市遵循系统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发展与开放发展的发展理念,在科技与产业、经济与社会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省县市首位,先后跻身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和全国知识产权强县,连续7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4次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称号、近期又获得“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赞誉。2010年,宁国市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县域自主创新试验区。

  1.投资环境

  在投资环境上,宁国市优势突出。首先,宁国市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环境。宁国地处皖东南,既是古代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又是现今皖南山区之咽喉;既是黄山与九华山两大名胜间的纽带,也是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的桥梁。宁国距苏浙皖三省省会和上海市均不足300公里 ,因而被喻为“上海的远郊、苏杭的近邻”。宁国与苏浙沪的天然地缘,使其具备“面向国际化、接轨大上海、融入苏杭经济圈、参与长三角分工发展”的比较优势。交通环境上,不仅市内有高效便捷的交通设施,而且周边有宣杭铁路和318国道高速公路;皖赣铁路、省道215、104公路和宜黄快速通道穿境而过;此外,宁千高速、宁宣杭高速、宁绩高速正在加快建设;宁青直升机场即将建成。优越的区位与交通条件,奠定了产业基地建设的良好基础。

  其次,宁国市具有独特的商业文化与产业环境。古代儒释道家文化精髓的积淀与传承,现代苏浙粤商人精神的广泛渗透,以及区域内徽商创业文化、江南商埠文化的持续繁荣,铸成了宁国诚信创业、开放创新、多元文化相融共生的商业文明。产业环境上,宁国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面积18平方公里,承载了橡塑密封件、电子元器件和耐磨铸件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总部在园区的上市公司5家,园区一直被誉为苏浙粤商人最佳投资地和全国县级十大诚信开发区,综合实力在县市省级开发区位列第一,被授予“安徽省创新型园区”。另外,园区扩容升级、“招商选资、招商补链、招商建链”等举措正在付诸实施,园区承载力与吸引力持续强化,良好的产业环境已经形成。

  第三,宁国市具有适宜的自然生态与政治生态环境。“自然山水,宜居宜业的创业之地”是宁国的基本定位,其森林覆盖率近75%,红豆杉群落达3000亩,素有“长三角绿色氧吧”、“植物界大熊猫”之称。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不仅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形成了资本、技术、人才等科技要素持续流入、大量集聚的比较优势。此外,市委、市政府“创业强市”、“创新活市”、“开放兴市”的战略布局与政策设计,构造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强劲发展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近几年,全市出台了《关于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决定》(宁发[2009]1号),《宁国市科学发展三年重点行动纲要》(宁发[2009]53号)、《宁国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宁政[2011]79号)等一系列文件,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各类企业的发展,给予全面支持;特别是近期专门制定了《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的意见》(宁政[2012]8号),在资金、土地、税收、人才等各方面给予基地大力支持,产业基地的未来发展有稳固的政策环境。

  



  



  2.工业基础

  宁国市是安徽省典型的工业主导型小城市,“工业立市”与“科技兴市”两大战略并举,培育出橡塑密封件、耐磨铸件、电子元器件、节能建材与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六大产业体系,其中橡塑密封件产业,既是全市优势主导产业,也是全市第一支柱产业,对全市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始终在20%以上。

  宁国市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全市现有工业企业约 2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9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上市企业5家,国家与省创新型企业6家。2011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86.2亿元, 同比增长47.7%;规上企业总产值342.9亿元,同比增长54.6%;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为144.1亿元, 同比增长51.4%。另外,全市年总产值超10亿元企业7家,超5亿元的企业11家,超亿元企业61家;年纳税超千万元的25家、超百万元的约125家;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是118件和93件,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位居全省县市首位。由此可见,全市现有的产业体系、工业企业规模、结构、创新能力与经济效益等,对橡塑密封件特色产业地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基础条件。

  二、技术优势

  1、技术基础雄厚。首先,技术创新主体实力强大。基地拥有国际著名、国内一流的橡塑密封件龙头企业宁国中鼎、国内最大的汽塑零部件制品企业中鼎橡塑、国内率先推出高性能橡胶减振技术与产品的中鼎减震、国内专注汽车制动橡胶技术的企业泰克、国内专注于汽车橡塑噪声与振动技术的外商独资企业亚新科、国内专注汽车制动橡胶技术的企业泰克、以及在滚塑领域占据领导地位的宁国天亿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创新主体;另有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省创新型企业 5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科技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等,技术创新有强大的主体支撑;其次,基地拥有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产品检测试验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全国稀缺、一流的技术平台,另有省(市)企业技术(工程)中心、各类实验室等12个,科技服务机构12家,技术创新平台优势显著; 第三,基地拥有一支阵容强大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现有人才总量5800人,其中,技术研发人员2080人,硕士博士176人,中级以上职称180人,研发人员占人才总数之比为35.9%。另外,引进人才68人,长期聘用国内外专家200人。第四,基地研发投入水平高,骨干企业2011年的研发投入均占销售额5%以上;第五,基地拥有特种橡胶及导热塑料配方技术、橡塑产品同步开发技术、精密冲压模具设计技术等一批行业垄断性的核心技术,拥有从原材料加工、模具制造到橡塑密封件产品生产的整个产业链上数以千计的基础技术、乃至前沿技术。由此形成基地稳固而又强大的技术基础。

  2、 技术设备一流。经过近十几年的大规模技术改造,特别是通过现代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大幅提升,基地装备水平已居国内同行业首位,主要加工设备均从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进口,引进了从原材料加工、模具制造到橡塑密封件制品的多条现代化整套流水线;拥有材料分析、配方与结构设计环节的动态热效分析仪、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议、门尼粘度计、KI密炼机、低温吉门扭转试验机、动态臭氧老化实验箱等分析、实验设备900多台(套);在模具加工环节,拥有数控化的高档模具加工中心(CNC)160多个;同时拥有模压、吹塑、注射、冲具模具等生产设备500余台(套),年产单、复模3.5万多付;此外,基地还有各类高端检测检验设备约600余台(套)。

  从企业来看,龙头企业中鼎密封件拥有美国FARREL公司K4密炼机1套、K6A密炼机4套、全自动与半自动小药配料系统5套、各类高端检测仪器、实验设备180余台(套)、各类数控化、信息化生产设施约1000余台(套),近期又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的五轴联动数控铣床、28000转/min高速数控加工中心、以及日本三菱线切割等模具加工设备,2011、2012年连续进入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50强、全国创新百强;骨干企业中鼎减震投入6000多万元,建设国内顶级的减震橡胶产品试验室;骨干企业亚新科投资3000多万美元购进产自美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的全套检验、检测设备,拥有美国HARDINGE数控车床、海克斯康三坐标测量仪、台湾友佳加工中心等国际先进模具加工和检测设备400多台(套);海天力公司不惜重金购进数十台精密试验检测设备;顺达公司拥有最新冷冻修边机、高低温试验机等高精度、全自动设备100余台。此外,中鼎橡塑、宁国晨光等骨干企业和以中鼎模具为代表的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都拥有高端化、现代化的分析、实验、加工、检测设备,且都取得超亿元年产值或销售额。基地“高、精、特、尖”设备水平堪称一流。

  3、 技术创新机制健全。基地拥有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机制。在自主创新上,基地拥有从材料配方、工艺设计、结构设计、模具制造到产品生产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401项;在合作创新上,基地构造了产学研联盟、产学研实体、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等多种机制与模式,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项,创造直接经济价值20亿元,攻克技术难题约78项,带动企业产品销售 34亿元;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基地通过合资、合作、配套发展的经营机制,以及“请进来”、“送出去”、现场指导、实地培训等多种技术学习模式,学习、引进了大量基础技术与行业共性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践,创造、开发出大量关键技术。龙头企业中鼎密封件公司,从1980年创立至今,30多年的发展道路就是技术学习与集成创新之路。公司通过学习美国公司的冷流道模具制造技术,原材料利用率提高到98%;通过学习德国公司有限元分析技术(FEA),创新了产品同步设计的CAD/CAE技术,在材料与结构设计中,自主研发出多种国内一流技术;基地各骨干企业与部分中小配套企业所拥有的橡塑材料配方技术、产品同步开发技术、精密模具制造技术等,基本上都是学习与引进创新的成果。

  三、经济效益情况

  基地产业既是宁国市的优势主导产业,又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在基地现有企业总数(180家)中,规上企业26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基地企业、规上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占全市之比为6%、14.5%、35.9 %。2011年,基地实现产值10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8.2%;基地规上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实现产值87.3亿元和43.2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 25.5%和 30%;基地企业纳税2.4亿元,解决就业21000人。基地对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当突出。

  在行业作用上,首先,基地在国内橡塑密封件行业的产销量及市场占有率均位居第一。目前,基地产品形成了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五大系统模块:一是汽车橡塑密封件系统模块;二是家电橡塑密封件系统模块;三是液压气动密封件系统模块;四是工程机械橡塑密封件系统模块;五是特种领域橡塑密封件系统模块。五大系统模块的产能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65%、60%、48%、40%、35%。上述产品不仅基本覆盖了橡塑密封件领域的市场需求,推动了汽车、家电、液压气动、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带动了飞机、船舶、高端装备制造等30多个行业的加速发展。其次,在行业技术的贡献上,基地企业主持编制国家与行业标准4项,参与编制国家与行业标准9项,另有11家企业在130种产品上制定了国内领先的企业标准,这些标准对于行业技术进步与提升有牵引作用。总之,基地对行业的促进作用是全方位的。

  四、发展前景

  基地产业是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伴随市场机制的发育过程,由原乡镇企业逐步演化与发展的,基础相当稳固。从原始的农机维修与配套起步,经过较长时期的“专业化”培育与积累,产品与技术逐渐转向汽车密封件、轿车密封件等高端配套,产业结构也经历了由维修转向主机配套、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的升级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基地成长起由100多名创业企业家组成的企业家队伍、由2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集成开发与积累出从材料配方——工艺设计——结构设计——模具加工——产品成型等产业链各环节大量基础技术与应用技术;同时培育、成长起以中鼎密封件、中鼎橡塑、中鼎减震、亚新科、海天力、宁国晨光、天亿滚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进而集聚起100多家中小科技型配套企业,产品满足橡塑密封件市场70%的需求量,基地的产业基础坚实而又稳固。2011年,基地的材料加工、模具制造、以及橡塑密封件三大主导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7亿元、10亿元和82亿元,由此可见,产业前景广阔。

  五、发展目标和重点

  1、发展目标

  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橡塑密封件产业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行业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若干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大幅提高,创新人才竞相涌现,科技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建成全国一流的橡塑密封件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高新技术特色示范基地。

  到2017年,新建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产品检测检验中心 5个、重点实验室 3个;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5家。超5亿元企业 2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实施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40项;新创国家、省著名商标30件;国家、省级名牌产品20个;新增专利授权50件;全年实现产业规模400亿元,强化全市第一支柱产业和优势主导产业地位。

  2、重点领域

  基地在持续发展汽车橡塑密封件、家电橡塑密封件、工程机械橡塑密封件、液压气动橡塑密封件等优势领域的基础上,将大力实施油井钻探、船舶、铁路、风力发电、海洋石油设备、航空航天等重大装备和国防工业等特种行业橡塑密封件的研发,掌握特种密封件领域的前沿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扭转我国高端橡塑密封件依赖进口的局面,将基地打造成我国橡塑密封件产业的特色示范区。为此,重点围绕以下方向展开建设与发展。

  ① 以新配方、新工艺为基础的特种橡塑材料

  新配方、新工艺在特种橡塑材料加工生产中具有决定性作用。首先,基地要重点研发特种橡胶材料配方技术和橡胶混炼、硫化工艺技术,大力生产高性能的橡胶复合材料、橡胶功能材料、特种橡胶材料、以及多功能的新型环保橡胶助剂等,以满足未来汽车、高铁、飞机、油田、航天、军工等重大领域发展对橡胶零部件耐高温、耐低温、耐老化、耐臭氧、耐介质、耐高温热油、阻尼特性好等特定需求,这些技术包括新型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表面活化处理技术、陶瓷纳米粉体处理技术、以及新一代液体混合、粉体混合、射线硫化、微波硫化等工艺技术。其次,大力开发特种塑料材料加工技术,包括纳米技术、低压注射成型技术、气辅注塑成型技术、以及微注射成型技术等先进工艺技术,生产高性能的特种复合塑料,推动塑料密封件向专业化、高品质化、环保化方向发展。

  ② 以精密模具为核心部件的高端成型设备

  高性能精密模具是橡塑密封件高端成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大力开发CAD/CAM/CAE、PRO/E、UG等设计、编程、加工软件技术,着力提升模具产品从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到快速造型、快速制模及验证的一系列技术水平;其次,研发高性能电加工、化学加工和激光加工先进技术、重点突破模具型腔表面处理技术、热流道技术、无飞边技术,开发一腔多模、一模多形、多功能复合模等高性能、现代化的模具产品;第三,大力引进以现代数控技术为核心、国际一流的模具生产与检测检验设备,确保模具生产的高精度、高品质与高效率;第四,大力开发全自动称量系统和自动配料系统,提高橡塑成型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同时大力引进橡胶硫化成型和塑料成型高端设备,全力提升橡塑成型设备的生产效率和精密加工能力,推动橡塑密封件生产向数控、精密、高效、节能方向发展。

  ③ 橡塑密封件产业的信息化

  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橡塑密封件产品的同步研发、精益生产和按需交付的配套能力。在研发领域,着力运用CAD、CAE技术,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实现与主机厂的同步研发能力;在生产领域,广泛应用PDM、CAPP、CAM先进技术,推动传统生产系统向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升级转型; 在管理领域,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特别是与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并行工程、流程重组等管理实践相结合,着力建设ERP系统,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集成;同时应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开发决策支持系统,提升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在商务领域,重点推行电子数据交换、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电子商务技术,实现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与制造、产品销售的高效率与全球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橡塑密封件产业的研发协同化、生产现代化、管理科学化、配套全球化。

  ④ 橡塑密封件产业的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主题,基地要积极发展各种绿色制造技术,大力促进橡塑密封件产业向低碳、环保、节能方向发展。首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橡胶密封件的节能减排。要开发多种橡胶再生新技术,实现废旧橡胶的循环利用;采用低温连续混炼工艺和新型混炼设备,减轻污染;应用精密无飞边模具技术和精密硫化成型设备技术,节能降耗;采用净成形等先进加工技术,减少浪费,实现清洁生产。其次,强力推动生物塑料、自增强塑料、纳米复合塑料、长纤维热塑性塑料等新型环保塑料材料的使用,同时大力发展以塑代钢的外饰件、安全环保的内饰件和高强度、轻量化的结构功能件,促进汽车、高铁、飞机、工程机械等工业向轻量化、节能化方向发展,实现塑料密封件的节能减排。

  橡塑密封件产业链的综合扩展路径:根据汽车、高铁、飞机、油田、航天、军工等重大领域发展趋势,基地将结合重点领域的发展,在橡塑密封件整个产业链上进行扩展。从源头的特种新材料应用,到精密模具生产、金属支架的制造、橡塑产品成型,形成链条长、规模大、配套全的橡塑密封件产业链。
工业和信息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    邮编:100036 联系电话:010-68209024 传真:010-6820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