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潍坊滨海海洋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工作汇报

  2014年5月,潍坊滨海海洋化工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评审认定。以此为契机,基地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通过加大科技投入,积极组建研发平台等措施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和企业的快速发展。现就基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4年度基地建设工作基本情况

  2014年,基地完成海洋化工产业总产值490亿元,比2013年增长6.5%,海洋化工工业增加值170亿元,比2013年增长6.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1%,比上年度增长0.49个百分点。基地内海洋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良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山东海化集团的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已通过立项,开始建设;华春药业项目、离子膜项目等即将投产。目前正在积极推动与以色列的产业合作,依托基地内中已溴化物项目,承接以色列化工集团的产业转移,进一步提升基地海洋化工产业层次。

  二、取得的成效

  (一)理清基地发展思路。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建设规划,并按照规划目标要求,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和详细工作方案,引导特色产业基地快速健康发展。组织实施《潍坊市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年)》及《关于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依托基地海洋化工产业优势条件,从传统海洋化工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和海洋精细化工、海洋装备制造等生态海洋产业发展入手,推动开发区有企业集中向产业集群、粗放拓展向精明增长、政策优惠向体制优化转变,进一步扩张特色产业优势,完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基地产业结构调整。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国家《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简政放权。积极贯彻开发区自建区以来的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体制,实行备案登记制、专管员联评制、限时办结制,零首付注册、零收费管理、零距离服务,服务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三制三零三全”服务模式,推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服务清单“三张清单”制度,为基地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政策最优的发展环境。

  (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围绕海洋化工等主导产业和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引进关联度高的上下游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配套型中小企业,不断延伸供应链。基地把握建设海洋经济新区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集群化。重点推动以海化集团为龙头的石化盐化一体化产业,以海科院、天一化学等企业为龙头的生态海洋精细化工产业,以新和成药业、华春医药、华辰生物为龙头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以潍柴重机为龙头的海洋装备制造产业,以瑞驰汽车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聚集发展,进一步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层次。

  (四)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基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树立开放创新、宽容失败的发展理念,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按照申报一批、准备一批、培育一批的方式,通过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行高新化技术改造、规范研发项目经费支出等手段,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后备资源,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队伍的持续壮大。目前基地内已有高新技术企业38家,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

  (五)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做好人才引进和产学研合作,积极组建各类研发平台。一是重点做好润丰化工植保产品研发中心、天一化学省溴化技术及应用研发中心、天维膜省荷电膜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联兴新材料余热利用研发中心等现有省级研发中心的持续创新工作,拓展研发深度,增强产业技术储备能力;二是重点推动新和成香精香料研发平台、三益园林盐碱地绿化研发平台、华创机器人研发平台等企业尽快组建省级研发中心,完善研发条件,提高企业研发层次。截至目前,基地内共有国家级研发机构3家、省级研发机构19家,市级研发机构68家,2家企业建有院士工作站。2014年新批省级工程技术示范中心1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

  (六)鼓励支持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协同平台的作用,通过共建研发平台、构建产业联盟等形式加强区内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的合作,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做好开发区已组建完的石化盐化一体化产业技术联盟的协同创新,针对石化盐化一体化的关键节点、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和攻关,保证项目顺利推进;推动润丰化工植保产品产业联盟、联兴新材料余热利用产业联盟尽快组建完成,投入运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现企业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七)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贯彻落实各级人才扶持政策,着力创新对研发型、技术型、创新型、专家型等人才的激励措施,加大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好高校院所的高端人才资源,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大力培养适用性人才,组织开展开发区企业与高职院校结对子活动,合作开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急需人才培训课程。目前基地正在依托开发区职业教育集聚发展的优势,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人才模式,通过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合作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与学校合作对在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强化在职人员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八) 完善企业服务。继续联合基地内有关部门认真做好企业科技创新及人才引进调研工作,工作中继续贯彻落实“科技管理部门和企业主要负责人面对面、和上级主管部门面对面、和企业科技人员面对面、和高校院所面对面”四个“面对面”及“三个引导”服务工作措施,构建部门与企业全方位、立体式服务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一)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调整,及转调创的深入推进,基地海洋化工产业,受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调整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技术储备、工艺创新、产品换代、节能减排等方面缺陷渐显。

  (二)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研发经费投入方面连续性不强,部分企业显示出连续降低的态势;二是专利申请积极性较往年有所降低,反映出部分企业在核心技术的研发储备方面存在较大不足;三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其他较为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重大学术项目带头人方面差距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企业工作方面: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入手,重点支持企业研发工作,拓宽企业创新研发渠道,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继续强化措施,鼓励企业享受各类扶持政策,加强各类科技计划及项目的申请,争取尽可能多的扶持资源;二是持续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研发平台,强化自主创新,确保企业保持持续创新能力;三是鼓励企业以平台为基础,以项目为桥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培养企业研发人员,提高企业研发能力。

  (二)政府工作方面:做好服务,简政放权,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及创新创业环境。一是推动依托区内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整合人员、仪器等研究资源,组建潍坊滨海生态海洋精细化工公共研发平台,联合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等高校院所,开展卤水综合利用、溴资源高效利用开发、新型阻燃剂、离子膜材料等行业共性技术的开发研究,突破技术制约瓶颈;二是做好人才引进,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合作,建立长期的人才合作关系,或设立中长期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等,着重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类技术开发人才、专业技能型人才等,形成海洋人才高效汇聚、快速成长、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三是建设一批创业创新平台。努力吸引高校院所来滨海设立海洋院系、分院分所、海洋经济创新创业基地、重点实验室以及海洋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公共转化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等,四是扶持发展创新型海洋科技企业。立足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战略导向,加强科技孵化和财政扶持,培育一批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海洋科技企业。制定和实施扶持创新型企业成长计划,健全鼓励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机制,加强对创新型海洋科技企业的辅导和服务,对重点企业并从税收、研发补助、投融资等方面予以支持。

  2015年07月20日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