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国家火炬莱芜粉末冶金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总结
  国家火炬粉末冶金基地2012年获批以来,我市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强规划统筹,提升配套服务水平和政策扶持,不断推进科技合作,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对接央企和国内外大企业集团,拓展市场空间,促进基地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着力打造项目、人才、基地共同发展的粉末冶金产业链条。

  一、国家火炬粉末冶金产业化基地总体情况

  我市粉末冶金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历经三十余年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市最具产业基础和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全市粉末冶金企业31家(制粉17家、制品1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总资产13.7亿元,从业人员3382人。2014年全市制粉、制品产能分别达到20万吨、5万吨,产量分别达到17万吨、4万吨,其中制粉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5%,是国内最大的钢铁粉末生产基地,莱钢粉末成为国内唯一同时具有还原粉和雾化粉两条生产线的制粉企业,年产能达到10万吨,居亚洲第一;制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2014年实现产值23.85亿元,利税4.9亿元,取得专利70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

  二、基地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是基地领导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创建基地工作,成立莱芜市粉末冶金特色产业基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基地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粉末冶金产业的总体发展,专门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莱芜粉末冶金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明确基地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制订、检查、督促基地总体规划和政策实施。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基地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组织实施基地发展规划、认定基地骨干企业和成员企业、基地统计工作,完成基地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基地企业由骨干企业和成员企业组成,对基地企业实行动态管理,经考核后符合条件企业予以认定,并享受优先推荐申报项目、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等有关优惠政策,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基地企业称号,为基地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基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基地自创建以来,我们通过科学编制基地发展规划,利用项目、平台、人才等手段积极培育企业创新发展,粉末冶金企业数量有25家增长到31家。从业人员由3023人增长到3382人,骨干企业由7家增长到12家,高新技术企业由5家增长到7家。制粉和制品的产能分别由16万吨、3万吨增长到20万吨、5万吨,市场占有率分别由30%、10%增长到35%、15%。

  三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市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莱芜粉末冶金特色产业基地以来,粉末冶金行业先后创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平台8个。共承担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4项,其中国家“863”计划(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际科技合作计划(2项)、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3项)等重大项目9项,累计突破关键技术56项。先后取得专利79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2项。发表论文32篇,其中国际刊物8篇。

  四是科技合作不断深化。我市粉末冶金企业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等28家国内外高校院所、3名院士、1名长江学者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其中,莱钢粉末冶金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合作,通过承担1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个国家“863”计划项目,成功突破水雾化钢铁粉末规模化制备技术,建成国内首条年产4万吨水雾化钢铁粉末生产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新艺粉末冶金制品公司从2010年起,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伊里申科院士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引进、人才合作,成功突破低合金高密度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关键生产技术,制品密度由7.15g/cm3提高到7.6g/cm3、强度由600兆帕提高到1000兆帕以上,技术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列入国家“86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产品分别打入上汽集团、上海通用、柳州五菱等大型企业。项目的实施,对于大幅提升我市粉末冶金制造水平,拓宽粉末冶金应用范围,带动我市乃至整个国内粉末冶金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支撑带动能力不强。全市粉末冶金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偏低。在制粉企业中,除莱钢粉末、金石粉末、泰东粉末外,其余企业年产量均在1万吨以下,产值在5000万元以下。在制品企业中,仅新艺制品公司年产量达到万吨以上。

  二是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产品附加值较低。从制粉看,除莱钢粉末公司同时具备还原法和雾化法两种生产工艺外,其余企业主要采用还原法生产工艺,产品价格平均低于雾化粉1/4,高压缩性铁粉、预合金粉、扩散粉等雾化粉末产量仅占总产量的25%,而国际雾化粉占比已达到70%以上。从制品看,除新艺制品公司掌握了高密度、高强度制品工艺外,其余企业产品密度都在7.2g/cm3以下、强度在500兆帕以下,只能应用在家电、摩托车等对制品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价格不足高密度制品的一半。

  三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高层次人才短缺。国家级创新平台仍属空白,省级创新平台也仅莱钢粉末、新艺制品2家企业建有。企业仅拥有一般的技术研发人员,还没有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重大技术难题须通过科技合作来实现。一部分粉末冶金企业还没有专利成果,像发明专利、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优秀成果仅占10%左右。

  建议:目前国家火炬产业基地仅是一个品牌,还没有专项扶持政策,在具体推进基地的发展过程中还缺乏有力的抓手,希望上级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关政策,助推特色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和提升。

  四、加快我市粉末冶金产业基地发展的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粉末冶金产业将重点围绕高性能合金钢粉、低合金高密度、高强度结构件等高端产品的研究开发,进一步突出项目,推进合作,搭建平台,集聚人才,搞好服务,不断拉长从制粉到制品产业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到“十三五”末,力争全市制粉、制品生产能力分别达到30万吨和10万吨,实现产值50亿元,利税15亿元。工作中,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做好项目培育、争取和组织实施工作。在项目培育方面,发挥市级科技项目资源库作用,对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和申报指南的项目及时入库培育、分类指导、跟踪服务。在项目争取方面,积极争取呈瑞粉末公司“柴油内燃机喷油系统粉末冶金调节齿轮”等项目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争取更多项目获国家、省立项扶持。在项目实施方面,对我市承担的国家、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加强跟踪,搞好服务,着力突破高密度粉末冶金成形等关键技术,新开发新型铁基粉末、高性能钛基粉末等高新技术产品,加快推进新艺制品“2万吨高密度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项目,年内建成投产。积极推进与上汽集团、英国吉凯恩公司的合作。

  二是着力推进科技合作创新。坚持把科技合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紧抓不放,重点推进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在粉末冶金领域的合作,推进弥散强化铜铝复合材料等科技合作项目以及人才培养培训等合作协议。落实好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达成的“轿车变速箱行星齿轮支架焊接技术”等合作项目,新引进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前沿技术和高端人才。

  三是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做大做强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粉末冶金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培植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推进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强化平台支撑等措施,不断拉长粉末冶金产业链,努力把两大基地打造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粉末冶金产业集聚区。指导研发平台依托单位按照国家、省建设标准,加大投入,增加设备,集聚人才,发挥好平台的支撑作用。指导高新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做好省级中心创建工作,着力培育孵化一批粉末冶金领域的科技型企业。

  四是着力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联系和结对帮扶企业长效机制,积极帮助粉末冶金企业把好新上项目关。实施专利、成果“消零计划”,指导帮助粉末冶金企业做好项目培育、材料完善、成果鉴定、专利申报等工作。同时,注重做好各类科技政策的宣讲、解读和咨询,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见》,并对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行业中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宣传推广服务培育一批粉末冶金企业。加快基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整体素质,鼓励一批既有科技专业知识,又懂经济、管理并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从事科技中介服务。将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科技咨询类中介机构、技术市场、科技评估机构及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有关的科技中介机构、智力引进和培训服务机构等作为发展的重点。加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电子图书馆、专利、标准和数据等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硬件条件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全面的支撑。定期召开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会议,分析产业发展的趋势,探讨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共性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发展升级,把粉末冶金产业发展成为最具特色和优势的火炬产业基地。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