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炬产业基地建设总体情况。
以“创新驱动、集聚发展、产业融合、特色引领”为主题,临猗县委、县政府始终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宗旨,策动各方面合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工程,以此打造火炬产业核心竞争力。
临猗运输配套装备特色产业基地现有相关企业35家,基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拥有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个,检测中心3个,共性技术推广中心1个,市级技术中心7个。基地内骨干和中小科技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和从事科研装备产业活动的人员分别占职工人数的30%和12%。2014年运输配套装备产业总产值42.6亿元,销售收入38亿元,装备制造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4.23%,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0%以上。基地内有骨干企业8家,基中高新技术企业4家,今年申请1家。
临猗运输配套装备龙头企业瞄准全球运输产业的技术制造前沿,坚持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相结合,重点发展运输成套产业,积极拓展防暴系列机车、农用车、挂车、变速箱壳体等成套设备,大力培育运输配套装备产品和运输装备关键部件,掌握了一批运输配套装备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提升运输安全装备和配套产品制造能力,推动一批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提升区域和创新产业基地在国内产业竞争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改善创新创业环境,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要突破和优化,实现临猗县运输配套装备跨越发展。
二、取得的成效:
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由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系统集成和成果中试转化,支持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发展一批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联盟成员构建专利、制定技术标准等。进一步加强科技研发经费项目扶持引导,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特色引领:
运输配套装备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技术含量高、服务领域宽、产品附加值高、出口创汇能力强和对经济增长带动促进作用强等优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总体实力的标志,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进入21 世纪以来,国际装备制造业呈现出全球化趋势,产业转移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并通过多种途径加速进入我国装备制造业市场。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已迈入重化工业阶段,而装备制造业是重化工业的核心产业,这对装备制造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临猗运输配套装备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本地区产业格局中的地位不断凸现,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临猗县运输配套装备产业集群基本涵盖了输电器设备制造、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及汽车配件等,部分行业矿用防爆机车、粉末冶金汽车配件、重型汽车变速箱壳体等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其中有的企业如山西永恒集团、山西卓里集团、山西华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同行业矿用防爆机车、重型汽车变速箱壳体的排头兵,产品具有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中:矿用防爆机车系列占全国市场25%,占山西省60%,重型汽车变速箱壳体占全国市场70%,占山西省95%,从而起到排头兵作用。但从整体上看,行业仍然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总体技术水平还要继续提升,集群效应还有待继续提高等问题。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
通过摸底调研,我们从企业成长性、研发能力、知识产权等情况,确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对象,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培训和帮扶,加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同时也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服务体系及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高标准建设创业服务中心。支持创业孵化中心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通讯、专业实验室设备仪器等共享设施建设。产业基地创业服务中心应具有以下功能:筛选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广泛市场前景的科技新成果;组织市场营销和市场开拓;高新技术转让和工业产权服务;建立多渠道的融资体系,吸引风险资金。
充分发挥和利用基地内现有的研发中心、技术中心、临猗职业中学临猗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等人才技术平台,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培育高等级技术中心。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人才引进等机制,鼓励每个企业都建有自身技术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技术合作、技术转让等方式推进新技术的转化和应用,用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支撑特色产业基地发展。
(1)产业基地管理的实施。临猗运输配套装备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产业基地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2)信息网络的建立。加快产业基地信息网络建设,为产业基地管理机构和企业提供从信息咨询、数据库管理到网上技术交流和产品宣传的全方位、网络化的信息服务,成为产业基地对内服务、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3)各类人才的培训。人才是产业基地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基地必须建立和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交流机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在人才培训方面,要高度重视培养那些能担负起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的领导型人才。
人才引进培养体系建设:
支持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企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职务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政府出台专利申请奖励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申报专利。加强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建立“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设立人才引进奖,鼓励企业吸收人才:企业每引进一名博士学位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我县工作满一年,并对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奖励企业3万元;企业每引进一名硕士研究生或相当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我县工业满一年,并对企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奖励企业3000元;企业每引进一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我县工作满一年的,并对企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奖励企业5000元;企业每自费培养一名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并取得MBA或EMBA学位的,分别奖励企业3000元、5000元;企业通过聘请外地技术或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按企业实际培训费用的5%给予补助。
三、火炬产业基地在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火炬产业基地的发展,对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县火炬产业基地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火炬产业基地的集约程度不足,具体体现在单位土地的产出率低下,产品附加值低,火炬产业基地企业的利润率低且呈现下降趋势,导致优惠政策过度,空间扩张太快,促使火炬产业基地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竞争力不强。二是产业结构趋同,比较优势不明显;在发展初期,因片面追求结构的高度化而忽视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出现产业结构雷同,导致产业链条无法相互关联,火炬产业基地企业集而不聚的现象。三是煤碳行业整体经济不景气,临猗煤机配套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另外,火炬产业基地资金支持力度太小,对企业发展促进作用不大。
四、火炬产业基地下阶段的工作思路与重点
在产业发展方向选择上,认真分析国内外运输配套装备产业发展特征,紧跟发展趋势,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临猗县发展实际,面向未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特色的运输配套装备产业基地。
充分利用运输配套装备的产业基础,调整结构,重点发展技术含量及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产品。进一步整合资源,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同时加快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抓好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基础的企业,扶持一批具有人才、技术等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引进一批符合园区产业定位、有重大贡献份额、起带动作用的大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拓宽产品领域。
主要重点方向为矿用、商用运输等专用车辆、重型汽车变速箱壳体做“精”,粉末冶金等运输配套专用零部件产业做“强”、电子电器及电动汽车产业做“大”。
1、重点发展矿用、商用运输专用车辆
——微型遥控履带式拖拉机。国家对三农产业及三农装备将给予重点扶持和优惠政策。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拖拉机补贴政策的落实以及拖拉机更新市场的来临,我国拖拉机制造业高速发展,市场形势可观。该产品技术含量高,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空白,市场前景广阔。
——自主研发生产出三改四运输车、WC1.0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WC1.9J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
——防爆机车。生产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生产线,防爆柴油机钢轮普轨机车生产线,防爆电器生产线。
2、着力支持重型汽车变速箱壳体等专用零部件
——重点推进汽车、空调压缩机零部件的产能扩张,着力加快对汽车、空调压缩机、工程机械零部件搞好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由现在的毛坯或粗加工向成品精加工拓展,由部分零部件生产向整体组合件制造延伸,由一般产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迈进。
——自行开发新颖性、独创性的前轴成形技术。随着我国煤矿的企业规模和生产规模的空前扩张,煤机供应设备上的锻造件需求量将迅速上升,要着力支持煤机锻件的发展。
——依托模铸造技术优势,继续开发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汽车发动机缸体类和重型汽车变速器壳体类零部件产品。
——巩固已经形成了以重型卡车变速器壳体为主,辐射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发动机缸体、机车配件等多个领域的产品架构。
3、培育发展电子电器及电动汽车
——年产10000辆城乡结合部用电动车项目。由于传统农用车节能性和运输效率等自身技术缺陷日益突出,在能源价格不断提高的压力下,农村主力交通工具正在寻求转型。本着“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年产10000辆农村用专用电动车项目。
临猗县科技局
2015年7月27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9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 邮编:100036 联系电话:010-68209024 传真:010-6820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