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国家火炬计划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煤机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正式获批,成为我国首个煤机装备特色产业基地。自获批以来,太原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全面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煤机装备制造业煤机产业集聚发展,为山西省、太原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地概况
(一)基地总体情况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年6月被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7月开始建设。2012年国家批准设立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保税区同经济区合署办公。
目前,太原经济区(保税区)管辖面积29.48平方公里,拥有入区企业920家,就业人口9万人,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98亿元,同比增长20.4%;规上工业总产值612.92亿元,同比增长18.75%;规上工业增加值233.59亿元,同比增长21.9%,占太原市总量的36%。
(二)基地产业发展情况
经济区煤炭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以促进煤机装备制造“成套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目标,着眼于推进煤机企业产品的优化升级,围绕区内行业龙头企业集聚整合山西省煤机行业,已初步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煤机产品品种最全、产业链较完整的煤矿成套设备研发制造及出口基地,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世界煤机产业基地。
产业集群发展。2014年底,经济区规模以上企业49家,其中煤炭装备制造企业有21家,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43%,其中,“十亿元“级企业2家:太重煤机、山西天地煤机;“亿元”级企业4家:向明机械、山西维达机械、太矿电气、东杰装备。
产业链条完整。经济区煤机企业的煤矿机械产品涵盖了从露天开采矿用挖机,到井下开采掘进、开采、支护设备、巷道输送设备、井下通讯设备、辅助运输设备、电控设备、井下安全救护、洗选设备等,形成了较完整的煤机装备制造产业链,拥有“三机一架”(采煤机、掘进机、刮板输送机及转载机和液压支架)煤矿综采综掘成套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
研发实力雄厚。经济区集中了煤矿采掘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煤矿安全计量器具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煤矿掘进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三个国家级研究检测机构,山西煤机行业技术中心、太原向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西维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五家省级技术中心。近年来,煤机企业、研发机构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50余项,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5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0余项,批准授权专利100余项。
技术水平先进。经济区煤机产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主导研发了的我国第一套井下智能综采成套核心设备2660kW智能电牵引采煤机、单机功率最大的1200kW刮板输送机、T2-1型薄煤层综采液压支架、EM1-30型悬臂式煤巷掘进机、国内载重量最大的JC5B/12T防爆物料运输车、国际上载重量最大的新型WC80Y支架搬运车等一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短臂机械化开采设备、井下无轨运输设备、刮板输送机和皮带运输机、润滑液压系统、井下安全救护设备等产品的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二、取得的成效
(一)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在引导产业发展方面,制定出台了《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世界一流煤机产业基地鼓励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快实现煤机基地建设促进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办法》,设立煤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装备企业的产品研发、研发机构建设、市场推广和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在政策、资金上全力支持煤机产业发展。
二是在人才培育体系方面,成立了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全面加强对区内人才的培训,并推动了太原大学、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煤炭制造业教育培训基地)、山西新富升机器制造有限公司(煤机实训基地)、太重煤机、天地煤机等公司学校的合作,形成了煤机制造—职业教育—学历教育—职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体系,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产教结合最紧密的专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基地。
三是在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方面,制定了《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质量立区名牌兴企工作实施方案》和《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贯彻落实〈太原市政府关于实施名牌战略构建省会城市特色产业体系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对获得名牌产品、山西省质量信誉等级、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质量管理突出的企业进行奖励,鼓励企业培育品牌,提升质量。
四是在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方面,坚持把清洁生产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针对煤机制造产业的特点,筛选优化示范基地内污染治理重点控制项目,确定污染源治理、环境综合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措施,安排环保专项资金,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 坚决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实现生产的“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资源节约”,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打造动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推动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污染集中处理、废水废弃物循环利用。
(二)企业集群发展
以建设全国最大、国际一流的煤机产业集群(基地)为目标,推动中国(太原)煤机装备产业国际论坛的举办,依托煤机论坛为平台,联系国内外著名煤机制造企业、煤矿集团、煤机专业研究院所、主要行业专家学者,促进煤机装备产业内的合作,推进区域产业联盟的形成和壮大,促进煤机企业在科研开发、市场开拓、业务分包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实现共性、关键技术重大突破,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充分发挥太重煤机、山西天地煤机作为龙头企业的规模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煤炭机械制造基地,基地的核心产品电牵引采煤机、掘进机、煤矿开采成套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同澳大利亚威利朗沃、英国海德拉公司等国外煤机企业实施跨国跨地区并购重组,与乌克兰CUROM GROUP公司在综采装备方面开展技术合作,加快了煤炭开采核心设备(三机一架)及关键配套件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强化核心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抢占煤机高端市场。目前,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省区、13个国家大型煤炭基地中,并广泛出口至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家,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48.93亿元,出口额 8600万美元。
以大公司、大集团为核心,引导、协调太矿电气、向明机械、维达机械、新富升、博世通、海德拉、安吉尔、汾西重工、科瑞艾特等一批发展态势好、具有竞争优势、适宜专业化发展的的“专、精、特、新”的行业骨干企业,与龙头企业形成主业突出、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的生产配套体系,并在煤机技术攻坚、产品研发上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并吸引煤机产业和相关的科研、物流、服务企业入驻,扩大煤机产业的规模效应;不断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保护,营造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用创新驱动示范基地产业发展。
(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依托山西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检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煤矿采掘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煤矿掘进机械质量国家监督检验中心、煤矿安全计量器具产品国家监督检验中心等检验机构,发挥政府权威性的综合检验检测技术平台的优势,保障园区产品质量,并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技术保障。
二是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立了包括高新技术孵化基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研发平台,为园区企业开展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的研发、高新技术成果孵化提供服务平台,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技术合同登记处为园区企业的知识产权、技术研发提供支持和保护。
三是公共环保服务平台,由环境监测站、污水循环系统、固体废物处置循环利用工程等部分组成。环境监测站对企业、建设项目进行实时监测,保证环境控制为;污水循环系统基本覆盖园区全境,实现园区生产、生活废水的“零排放”;固体废物处置循环利用工程实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率达到100%。
四是公共安全监测平台,公共安全监控系统涉及公安、质监、环保、建设、安监等各个部门,对企业、工地等重要部位实施排污环保、生产安全、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等方面进行信息的采集、处理和监督,在监控系统指挥中心实现对全区安全情况的视频共享和集成。
五是外贸产业发展平台,2014年武宿保税区投入使用,建设保税加工、跨境研发设计、离岸金融等保税业务,为煤炭机械的进出口贸易、跨境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集聚效应尚未充分有效发挥。区内煤机企业倾向于单个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不高,难以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共沾,存在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弊端,整体集群优势未能有效发挥。
二是煤机产品总体制造水平偏低。与国际高端煤机装备相比,区内煤机产品在基础工艺、基础元器件研发制造和系统集成水平有待提高,产品的精度一致性有待提高,能源、原材料综合利用率有待提高。
三是“成套”设计制造能力亟待提高。区内企业在掘进机和采煤机的设计生产能力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刮板机、液压支架等部分产品技术相对落后,成套设备的配套性、稳定性等方面与国际煤机龙头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成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五、下阶段的工作思路与重点
一是金融服务体制改革。按照“政府主导、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思路,成立经开投资公司、政策性担保公司、小额再贷款公司,设立产业基金,引进各类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形成基地融投资体系,汇聚资金为基地内的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二是加大对煤机企业的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把煤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养列入计划。鼓励煤机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技术入股、成果奖励等多种形式,吸引和用好高层次管理人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支持职业技术院校和煤机企业对接合作,共建高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示范基地。
三是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借助省、市科技服务平台,搭建创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信息共享、技术交易等方面的科技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投资奖补、贷款贴息、投资入股等方式引导科技创新,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先进技术的产业化。
四是依托重大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加快实施 煤设院研发基地、康采煤矿设备、矿用减速机、煤矿传感器及密封件、鑫博瑞矿山配件等项目,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保持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推动煤机装备制造向高端化、专业化、成套化发展。
五是继续深化“产、学、研、用”联合开发机制,同中国矿大、太原理工大学、晋煤集团、潞安煤业集团等省内外煤矿企业、煤机企业、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发急倾斜采煤机、永磁电机采煤机、交流液压冲击式采煤机等产品,填补技术空白;开发矿井辅助运输技术与装备,提高辅助运输机械化和乘人机械化水平,提高辅助运输机械运行可靠程度;研究开发高效的煤矿安全和灾害防治技术与装备,承压水探测技术与装备,突破高地温、高地压、高水压下煤炭开采技术与装备,提高煤矿安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