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地方动态
中国首个弗劳恩霍夫项目中心在沪成立 智能制造功能型平台添世界级研发机构
       3月26日,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正式合约,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依托上海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在临港地区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以下称“项目中心”),围绕智能制造和工业4.0前沿技术开展深入合作研究。这是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在中国正式批准的第1个、全球第10个项目中心。 

  作为“德国工业4.0”和中国智能制造强强联合的研究平台,此次成立的上海交大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将推动临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中心、打造全球协同的科技创新区,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 

  市科委主任张全表示,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上海交通大学和临港管委会强强联合,共同打造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平台,推进学界和产业界深入合作,对于上海的智能制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为上海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带来更多的空间和机遇。 

  张全指出,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我们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区域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围绕产学研合作的关键环节,打造一批研发与转化的新型平台机构,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一步加大合作交流力度,不断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国内外协同创新,形成各类主体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上海临港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杰表示,临港管委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在临港的高水平运营和发展,从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各个方面,为各类企业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服务体系,共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水平建设。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全称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成立于1949年,以德国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约瑟夫·弗劳恩霍夫的名字命名,总部位于慕尼黑,致力于面向工业的应用技术研究。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是全球最大、最高水平的应用科研机构,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为成功的非盈利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世界上最高效的技术转移机构,为德国工业提供了强大的创新驱动力,是德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员。据2016汤森路透发布的全球最具创新力政府研究机构25强榜单,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在该榜单上名列三甲。 

  此次落户临港的项目中心秉承了弗劳恩霍夫协会非营利性、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避免技术转化独占性的宗旨,针对工业4.0最前沿、核心技术开展公共研发,对汽车、航空航天、造船等各行业国家骨干企业、中德合资企业开展广泛的工业4.0共性技术服务。通过一年时间的筹备建设,项目中心已经具备了全球领先的工业4.0的研究环境和科研队伍,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 

  目前,项目中心已初步建成了中德“未来智造体验中心”,这是一条面向未来制造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目前德国工业4.0和中国智能制造领先水平的演示生产线,全面诠释智造概念,展现未来车间场景,体验人机环境互动。目前,中德联合团队已突破一系列工业4.0、智能制造前沿、共性技术,包括信息物理系统制造总线、实时数字孪生系统、人工智能互动纠错装配、人机共融协作制造系统等。 

  此外,项目中心还与上海市重点企业、中德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初步形成了智能制造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和总体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了企业咨询、政府智库和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功能,积极借鉴和深化了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成功的产学研转化研发模式。 

  据了解,项目中心将以建设全球顶尖的智能制造研究机构为目标,正式成立之后将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未来智能体验中心”演示线,建成全球最先进的工业4.0和智能制造研究基地;围绕智能工厂规划、信息物理系统、数字孪生技术、人工智能装配以及人机共融制造等五个研究方向,开展智能制造前沿技术研究;建设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共性技术服务信息物理云平台系统”,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开展工业4.0和智能制造战略研究,探索工业4.0、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路线,关注国内外智能制造企业的最新动向,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支持;开展工业4.0和智能制造国际人才教育和培训,建立中德双方人员交流互访机制,形成涵盖教师、学生、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多方位、多层次高端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为智能制造从政策制定、到技术研发乃至工程应用的整个建设发展过程,提供全方位、源源不断的人才、技术和体制支持。3月26日,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正式合约,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依托上海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在临港地区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以下称“项目中心”),围绕智能制造和工业4.0前沿技术开展深入合作研究。这是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在中国正式批准的第1个、全球第10个项目中心。 

  作为“德国工业4.0”和中国智能制造强强联合的研究平台,此次成立的上海交大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将推动临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中心、打造全球协同的科技创新区,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 

  市科委主任张全表示,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上海交通大学和临港管委会强强联合,共同打造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平台,推进学界和产业界深入合作,对于上海的智能制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为上海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带来更多的空间和机遇。 

  张全指出,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我们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区域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围绕产学研合作的关键环节,打造一批研发与转化的新型平台机构,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一步加大合作交流力度,不断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国内外协同创新,形成各类主体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上海临港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杰表示,临港管委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在临港的高水平运营和发展,从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各个方面,为各类企业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服务体系,共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水平建设。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全称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成立于1949年,以德国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约瑟夫·弗劳恩霍夫的名字命名,总部位于慕尼黑,致力于面向工业的应用技术研究。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是全球最大、最高水平的应用科研机构,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为成功的非盈利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世界上最高效的技术转移机构,为德国工业提供了强大的创新驱动力,是德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员。据2016汤森路透发布的全球最具创新力政府研究机构25强榜单,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在该榜单上名列三甲。 

  此次落户临港的项目中心秉承了弗劳恩霍夫协会非营利性、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避免技术转化独占性的宗旨,针对工业4.0最前沿、核心技术开展公共研发,对汽车、航空航天、造船等各行业国家骨干企业、中德合资企业开展广泛的工业4.0共性技术服务。通过一年时间的筹备建设,项目中心已经具备了全球领先的工业4.0的研究环境和科研队伍,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 

  目前,项目中心已初步建成了中德“未来智造体验中心”,这是一条面向未来制造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目前德国工业4.0和中国智能制造领先水平的演示生产线,全面诠释智造概念,展现未来车间场景,体验人机环境互动。目前,中德联合团队已突破一系列工业4.0、智能制造前沿、共性技术,包括信息物理系统制造总线、实时数字孪生系统、人工智能互动纠错装配、人机共融协作制造系统等。 

  此外,项目中心还与上海市重点企业、中德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初步形成了智能制造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和总体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了企业咨询、政府智库和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功能,积极借鉴和深化了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成功的产学研转化研发模式。 

  据了解,项目中心将以建设全球顶尖的智能制造研究机构为目标,正式成立之后将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未来智能体验中心”演示线,建成全球最先进的工业4.0和智能制造研究基地;围绕智能工厂规划、信息物理系统、数字孪生技术、人工智能装配以及人机共融制造等五个研究方向,开展智能制造前沿技术研究;建设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共性技术服务信息物理云平台系统”,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开展工业4.0和智能制造战略研究,探索工业4.0、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路线,关注国内外智能制造企业的最新动向,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支持;开展工业4.0和智能制造国际人才教育和培训,建立中德双方人员交流互访机制,形成涵盖教师、学生、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多方位、多层次高端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为智能制造从政策制定、到技术研发乃至工程应用的整个建设发展过程,提供全方位、源源不断的人才、技术和体制支持。

分享到: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