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国际经验
国外如何推动孵化器产业快速发展
  编者的话“孵化器”又称创新中心或创业中心,是通过提供一系列新创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和促进新创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手段之一。孵化器在将科技资源迅速高效地转变为社会生产力,培育中小科技企业成功创业,加速地区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显现出独特的功能和潜力,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在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孵化器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为此,本报驻外记者特发回关于国外促进孵化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报道,以资借鉴。
  英国:三位一体做精做细
  □记者 王涛
  英国将企业孵化器界定为支持创业,提升新建企业存活率的组织。2003年,英国牛津生物企业孵化器荣获全球最佳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从英国孵化器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政策支持、行业协会管理、孵化器自身的创新三位一体,相互促进,推动了英国孵化器的发展壮大。
  孵化产业快速发展
  1971年建立的剑桥科学园,是英国最早的企业孵化区。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了推动创新产业发展,英国政府加大了对孵化器的扶持力度。据英国贸工部统计,1999年英国有25个孵化器,其中31%设在科学园内,23%在大学附近或在校园中,24%设在工业园内。这些孵化器平均孵化规模为3900平方米,64%的孵化器的孵化业务是在高新科技领域,如生物技术、IT、电子生物等。至2006年,英国企业孵化器增加到300多个,占整个欧洲企业孵化器的三分之一,孵化业务也扩展到生物制药、信息通讯、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新产业等。在过去的6年里,英国孵化器的大本营之一科学园区创造的就业机会由3万增至6万。
  英国的前沿科学研究和创新产业走在世界前列,孵化器功不可没。通过对创新产业的孵化,英国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并带动了金融、通讯、交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得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服务业开始取代制造业成为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截至2006年,英国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已由20世纪60年代的43%增长到70%,2000年英国创新产业的产值就已占GDP的7.9%。
  政策到位积极扶持
  英国孵化器的发展,与英国政府的政策扶持分不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把握机遇,政策支持。为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和创新产业发展,英国政府于1997年成立了“创新产业特别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创新产业链的开发,为企业孵化器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从20世纪90年代起,英国贸工部中小企业局开始制订对孵化器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给予支持的具体措施,各地经济发展署及地方政府也通过财政预算拨款,以招标或直接设立的方式发展企业孵化器。
  英国贸工部与27家银行联合推出的“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是孵化器种子资本的主要来源,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可获得最长10年,最多25万英镑的优惠贷款。该贷款的75%年利息按固定的2%计算,其余部分按商业贷款对待。过去3年里,英国贸工部还推出了总金额3.7亿英镑的“技术项目”,用于支持生物制药、能源技术等8个高科技行业。英国政府在推出“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和技术项目支持时,有明确的行业限制,只有生物科技、医药、电子、金融服务、文化创新产业等高科技和高端服务产业,才可获得种子资本。贸工部根据英国工业发展法、欧盟国家援助规定及行业政策,定期评估修改行业限制,以此来落实其产业调整政策。英国财政部也在2005年的预算中,专门拿出500万英镑,支持英格兰落后地区33个企业孵化器中的2500家英格兰企业,以缩小地区间的差异。
  二,政府与大学或企业合作建立孵化器,对特定产业进行孵化。英国的企业孵化器按性质分为私营、合作经营两种。私营企业孵化器通过提供资源和服务,向客户收取费用。牛津大学所在地的牛津郡是英国乃至全球私人企业孵化器的聚集地。合作经营的企业孵化器则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生物科技、文化产业等创新型产业进行定向扶持,如英国威尔士地区经济发展署与企业合作经营的孵化器,专门针对图像设计艺术、平面媒体、电视制作等产业进行孵化,并对用威尔士语言创作的艺术提供资金支持,以保障地方文化的历史传承。另外,这些孵化器还提供许多虚拟孵化服务,通过网络等现代通讯手段,向非租户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英国政策扶持企业孵化器,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苏格兰经济发展署投资320万英镑建立的企业孵化器黑林顿创新中心,每年的企业入驻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预计到2010年其孵化的企业数量将达到190家,给国家上缴的税收将达到4000万英镑,大大超过当初政府的投入。
  行业协会职责分明
  英国全国性的孵化器协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英国企业孵化器协会,另一个是英国科学园协会。这两个协会通过对孵化器的培训和孵化,为英国孵化器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英国企业孵化器协会由英国贸工部推动成立,是英国最主要的企业孵化网络,在推动孵化器产业的专业化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一,该协会为官、产、学三方搭建了交流平台,在向有关孵化器落实政府优惠政策的同时,对英国孵化器行业进行政策引导,将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扶持目标落实到各个孵化器的具体业务中。二,经过细致调研,制订行业标准,并在全国进行推广。2006年该协会在委托智库对国内外孵化器进行5年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英国企业孵化标准的纲领性文件“全国企业孵化框架”,设定了企业进入孵化器的门槛及离开孵化器的时机。该框架规定,企业孵化器只吸收通过可行性项目论证的创业者,整个孵化过程根据行业特点分为2至5年不等。该协会还致力于建立类似大学校友会一样的联谊组织,为企业孵化器的现有租户企业和已“毕业”企业搭建联系平台,以帮助企业之间加强交流,提高企业孵化的成功率。
  英国科学园协会也发挥重要作用。该协会由各科学园派代表组成,是自发形成的协调和管理机构。在该协会的长期努力下,英国科学园目前已经扩展到上百个,入驻企业达2500多个,提供就业机会4万多个。英国科学园协会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一,在贸工部和科技部的领导下,负责贯彻政府产业和科技发展政策,通过政府授权,向有关科学园项目提供融资渠道和咨询服务。二,与高校建立密切合作,以资金支持方式将大学高科技专利引入园内孵化器,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将大学专利迅速转化为商业运作,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园区孵化器的业务来源。三,通过与大学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大批孵化专业人才。科学园利用大学的学术环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挖掘了各类人才,同时也为大学毕业生创造了众多就业和成才的机会。
  提高自身开拓创新
  英国企业孵化器协会表示,尽管英国政府和行业协会对孵化器提供了周全的服务,但无论哪一种模式的孵化器要发展壮大,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被孵化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全方位服务。英国孵化器自主创新主要表现在:
  第一,增强自主开发孵化资源的能力。一方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孵化行业必须增强发现和争取新的孵化资源的能力。英国孵化行业有三种做法:一是帮助大学实现知识产权的转让。如伯明翰研发园的孵化资源主要是通过伯明翰大学知识产权的转化而获得。知识产权转化的方式有:专利许可、知识产权顾问咨询、合同开发、投资子公司等。该研发园每年孵化伯明翰大学专利120个,转化收入高达400万英镑。个人顾问咨询25万英镑,子公司收入50万英镑。其次是吸引有开发潜力的研究人员下海经商。如“苏格兰创新中心”与附近的大学建立了紧密联系。在学校的帮助下,他们发现了一位有潜力的研究可视无线通讯的学者。该中心对其技术的商业价值进行评估后,为其制订了商业计划,办妥入驻阿尔巴园区的手续,协助其建立了企业。再次是发掘国际资源。英国孵化器行业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帮助下,通过国际会议、贸易洽谈,甚至是在国外设立办事处等方式,挖掘相关企业资源作为其孵化对象。目前,他们已在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取得了初期成果。另一方面,孵化行业要练好内功,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如建立一站式服务,方便企业入驻孵化基地,建立市场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尽快赢利等。
  第二,开发多渠道融资方式。英国企业孵化器的重要职能是帮助租户企业融资,其办法是:1.帮助企业获得种子资本。企业融资渠道通常有银行贷款、种子资本、风险资本、私人证券投资等,但新建小企业因没有资产担保,难以取得银行贷款;风险资本实质是证券投资,是企业最后的融资选择;私人证券投资者享有“企业天使”的美誉,但其提供的资本总量有限,而种子资本因其融资成本低,因而最受新建小企业欢迎。面对融资程序复杂,耗时较长的种子资本的申请,孵化行业必须具备能深刻领悟相关政策的融资顾问,熟悉整个运作程序,具有与种子资本的大股东————各级地方政府打交道的丰富经验,以及根据每个租户企业的不同情况,为其量身定制一套特定的融资方案,利用好政策和市场的金融资源。正因为企业孵化器的发展与其融资能力密切相关,在英国,每个企业孵化器都有自己的资金渠道,并能吸引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机构入驻孵化器,为租户企业提供现场服务。2.英国孵化行业也青睐风险资本。各企业孵化器都建有自己的社会网络和人脉关系,除种子资本外,他们还为租户企业与大企业建立商业合作关系,选择有兴趣的大公司对其租户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另外,还推荐其租户企业成为IBM、英国电信、辉瑞、惠氏等大型跨国公司的外包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等,实行低成本运营,快速获取回报。3.通过向政府合同投标获取资金。阿尔巴园区的孵化器管理公司在苏格兰政府的招标中,曾赢得140万英镑的管理合同,将为政府在未来5年内孵化50家企业。
  英国企业孵化器的管理层大都非常精干,人数不多,但责任很重,如荣获2006年英国最佳企业孵化器称号的苏格兰黑林顿创新中心,其管理队伍只有17人,却肩负着服务51家租户企业的重任,该创新中心自2000年11月成立以来已成功孵化了100多家企业。
  第三,建立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机制。完善的服务机制是孵化器“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英国孵化行业的做法是:一,完善共享空间、共享服务。建立租期灵活的小型办公场所,提供管理和知识产权咨询,帮助制订孵化企业发展规划,协助承担日常行政服务、技术和研发支持、商业网络的建立、法律援助融资和财会服务、培训和发展机会,提供市场营销及电子商务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和服务流程等一站式服务。二,孵化器在提供硬件供给的同时,以软件服务为核心,提高其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例如,要争取某孵化资源,孵化器的管理公司先由“门槛”顾问与该学者接洽,对其技术的商业价值进行评估,考虑融资方式和目标客户,然后融资顾问出面,保证资金到位,商务管理顾问与有关企业落实入驻细节。在企业建立后,技术顾问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人力资源顾问会撰写招聘广告,刊登广告,安排面试,准备雇佣合同,甚至帮助租户企业制订营销策略,拓宽销售渠道。这种全方位的孵化,为英国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孵化环境。目前,英国90%以上的孵化器已能够提供企业规划支持,约80%能够提供企业发展项目,提供管理培训,约85%和70%的孵化器能分别提供市场营销和法律方面的帮助。
  比利时:科技园孵出生物公司百余家
  □记者 孙健
  在比利时高等教育与科研机构相对集中的法兰德斯大区根特市,有一处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专门从事生物学高新技术研究的科技园区,世界知名的生物科技公司,如生产疫苗的葛兰素公司、拜耳生物农技公司、迪博特公司(从事艾滋病研究)等,都有研发项目在该生物科技园区进行“孵化”的经历。这里是比利时许多新的生物技术公司与产品诞生的大本营。
  比利时法兰德斯生物科技园区在生物制药、农业食品加工、生化工业等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转化上,有着极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前不久,记者走访了这个生物科技园区,以期探寻比利时生物科技孵化产业成功之道。
  闻名比利时的法兰德斯生物科技研究所(简称“生研所”)是该科技园区的典型性企业。该所在科技园区有两幢试验大楼,虽然它被冠以研究所的名称,但实际上是一家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开发相结合,既具有科研能力,又兼备孵化创新企业功能的有限责任公司。生研所创新项目分析师迪尔克博士向记者具体介绍了“孵化器”的经验,并且带记者实地参观了生研所的试验大楼和实验室。
  比利时法兰德斯大区鼓励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地发展生物技术,生研所于1995年应运而生,总资产9000万欧元,法兰德斯大区政府和生研所各拥有50%的产权。其工作目标有4个:进行科学研究;推进技术转移;孵化科技公司并将其推向社会;让生物科学的发展为社会民众创造更多的福利。
  生研所每年的经费总预算约5800万欧元,其中90%的经费用于基础研究课题。资金的60%来自法兰德斯大区政府,其余40%分别来自大学项目研究经费,以及企业支付的技术转移或委托项目研发费用。生研所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机构,可自主制订发展规划,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由33名董事组成,日常管理由董事会任命的13名主席团成员负责,其中包括来自法兰德斯大学、工业界和政府的代表,另有9位科学家负责生研所的科研工作。
  生研所在对公司或研究实体发挥孵化器作用过程中,主要担负的工作任务是:第一,负责项目研究与创新性技术的判断与评估;第二,提供必要的研究信息、资金或风险保障;第三,为研究项目制订未来的商业规划;第四,为项目成果寻找进入产品转化的投资商或生产商;第五,对已成功的生物学项目进行再深入研究的评估。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生研所将硬件设施服务与软件信息咨询相结合,不仅有许多从大学里走出来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教授,而且有高级行政、人事管理人员,还有计算机、信息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与此同时,生研所还充分利用政府机构和大学系统的物力与人力资源。
  迪尔克博士反复强调,生研所创建之初就秉承“没有围墙的研究机构”之理念,将生研所办成开放式的研究与创新产业孵化器。生研所立足比利时布鲁塞尔天主教大学、根特大学、鲁汶大学和安特卫普大学的雄厚的研究实力,特别是在生物学领域的学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如今,生研所下设9个专业研究部,与各大学的生物院、所都有密切的学术与科研联系,签约的客户已发展到上千个,包括生物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和学者。此外,被该所“孵化”的公司与研究机构也已远远超越了生物科技园区的范围,遍及许多大学、科研所,以及各种生物产品专业公司的研发部门。此外,从生研所还直接衍生出了3家独立的科研试验公司,为新公司的孵化、诞生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与帮助。
  迪尔克指出,进入生研所接受孵化的科技人员和项目必须符合4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是研究型实体或组织;第二,必须是生物专业的研究项目;第三,必须是先进的科技创新项目;第四,必须是中、短期内可以取得研究成果,并可转化为产品进行工业化生产的项目。目前正在生研所接受孵化的有8家比利时公司和2家外国公司(美国1家、日本1家)。生研所以每年每平方米220欧元的价格将实验室租给这些公司,并免费提供相关服务设施。接受孵化的公司在生研所最多可停留7年,此后必须离开该所,另寻“新家”,以便让出实验室给新的研究开发体享受孵化待遇。
  法兰德斯大区政府与生研所共同对接受孵化的组织,包括下属的9个研究部,每5年进行一次审查,对项目进展情况、研究水准、技术转移前景、社会贡献作用进行全面的评估,审查结果最差的,将被由政府推荐的、在大区内新涌现出来的最佳项目所取代。这一做法体现了优胜劣汰、公平竞争和效益创新优先的孵化原则。为此,生研所早在2002年就成立了由国际生物科研界权威专家组成的7人审查评估顾问委员会,以确保项目评估与科研水平位于世界领先地位。
  近年来,经过生研所孵化的研究项目分布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癌症生物学、传染病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早老性痴呆病等领域,几乎囊括了全部现代人类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此外,在农业生物科技方面,先进的转基因作物培植与研究也纳入了生研所的重要发明和创新成果之中。
  法兰德斯大区政府在评价生研所成立12年来的成果时认为,该所不但保持和扩展了原有的基础研究优势,而且在技术转移方面做出了相当杰出的贡献,特别是孵化出上百家中小科研公司,扶持它们走上了创新发展的道路。
  一个普通案例是:2001年,比利时鲁汶大学的两名生化博士与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准备联合研制一种缓解老年痴呆症的新药。但公司既没有专业的研究场地、试验设备,也没有足够的研究信息和研究经费,更没有将研究成果进行转化的资金。当这家公司寻求生研所的帮助时,该所及时与生化博士们取得联系,一个月之内完成了对项目的可行性技术研究与市场开发评估。随后,与生物制药公司、参加研究的博士共同签订了3年研究协议,同时在生研所建议下,研究组还补充了必要的研究人员。根据合同,生研所提供研究场地、设备、资金和产业化经费,生研所也分享科研成果专利。新药2004年研制出来后,研究人员即脱离生研所,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对新药进行产业化经营,只用4年时间就还清了研究贷款和产业转换费用。科研与创新孵化活动使各方受益,而生研所自成立以来共获得了400余项技术和发明专利,与众多创新小企业合作,共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财富和生产力。
  韩国:注重发挥集聚效应
  自1992年韩国第一家孵化器诞生以来,截至2003年,全国约有290家孵化器,4000多家孵化企业,2万多名员工。
  韩国孵化器一般是依托大学,由政府支持建立的非营利性机构,采取政府通过孵化器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支持初创企业发展的运行模式。如建于1997年的Kyongbuk科技园,由5所大学、所在市市政府以及Kyongsam商会共同发起,总投资6700多万美元,其中,韩国政府的投资占38.5%,大学投资占20%,市政府投资占10%,总面积15万平方米,包括孵化器大楼总部、后期孵化大楼、前期生产车间等,下设Gyeongbuk和MK两个分公司,分别从事IT专业培训和模具设计生产。2005年有71家在孵企业。
  又如韩国大邱数码产业振兴院依托韩国启明大学大明洞校区,在大邱软件产业支援中心的基础上于2001年成立,也是一家非营利性机构,目前经营管理着软件产业支援中心和文化产业支援中心两个分支机构,拥有一个文化产业区及一个软件城,总共包括79个孵化房间。2004年有40家在孵企业,其中9家由风险投资机构资助。
  韩国孵化器支持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初创期一般在研发中心和大学孵化中心孵化项目,产业化阶段进入科技园区后期孵化,成长阶段进入工业区。如大邱数码产业振兴院对从事软件、游戏、动画、影像以及IT和多媒体、CT相关事业的企业提供阶段性特惠条件,将企业分为3个阶段:创业阶段、市场准入阶段、全球化及成长阶段,对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相应的事业空间和市场营销、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韩国孵化器注重网络建设和资源集聚
  通过建立地区、国家和国际企业合作网络,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和人才资源,引入国内外知名的研发、培训、咨询机构等。如大邱数码产业振兴院,把准创业人员从大型企业地区事务所的各类高新技术企业集成到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技术交流与信息交流,发挥集聚效应。同时,园区内分布着运作总部、信息中心、多媒体中心、研发中心、教育中心、游戏产业支持中心、移动技术支持中心、影像技术支持中心、音乐产品支持中心、设计学院、艺术研究生院等,形成密集的文化产业集群,从而更加有利于打造新的产业链。又如Kyongbuk科技园,毗邻大学区和工业区,附近有13所大学,汇集了5000多家企业,同时引入纺织机械研究院、太阳能开发支援中心、液晶显示器生产厂以及各类大学研究中心。
  韩国孵化器注重发展新型文化技术产业
  所谓文化技术产业,是指根据传统、生活方式、理念、价值观、民间传说等创造的“文化产品”。在进行商业分类之前,它们被统称为文化技术。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的兴起,韩国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和相关孵化器,发掘各种类型的文化内容,如动画、漫画、移动内容、音像等,从这些内容的策划到制作、流通、吸引投资和出口,提供全面的服务,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与经济发展。文/东文
  美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孵化器”产业于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激烈的国际竞争使绝大多数美国知名企业不得不大规模进行改组。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转向“高科技发展战略”,扶持当地的新创企业,发展孵化器产业就是其中之一。
  美孵化器产业初期,着眼于解决企业创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降低企业组织建立的成本,推动初始正常运作。但不久,美国大多数州通过了建立企业孵化项目的立法,标志着政府的支持由直接资助转向更系统的全面支持,孵化器开始包括创业教育和培训,种子资金和启动资金的提供、增加区域技术的供给,扩大新创企业的社会影响等功能。20世纪90年代,美国孵化器进入企业化运作阶段,出现了专门孵化互联网服务企业的创业孵化集团,其融合了风险投资、多元化控股和孵化器的功能。美国每1美元的孵化器资助回报约为5美元,这一估算中还没有包括州税和联邦税。到1998年为止,美国孵化器产业为美国增加了1.9万个企业,约25万个就业机会。美国孵化器的新创企业存活率高达87%,其中有84%在孵化期结束后仍然留在其所在社区,为振兴地区经济作出重要贡献,提升了所在社区的形象。文/郭辑
分享到: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