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
火炬学报第166期

  科技部火炬中心火炬学社主办                 

2017年第29期(总第166期)                          2017728



·火炬之光·

江西宜春丰城高新园区

供稿人 魏颖

江西宜春丰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前身为江西宜春丰城工业园区,2001年设立,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等部委核准,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同年获批成为省级开发区,2011年经省政府批复更名为江西宜春丰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5年来,宜春丰城高新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引擎,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不断汇聚高端要素,构筑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是江西省首批专利过千园区,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两化融合”示范园区。荣获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单位等殊荣,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创建国家高新区的基础

(一)依托条件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自汉代开始建县,有着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历来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全市下辖三市六县一区和经开区、宜阳新区、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3个特色区,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作为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宜春风景优美,享有“月亮之都”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茶、优质苎麻生产基地。被授予中国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境内煤炭、有色金属、高岭土、钽铌、锂等矿产资源充足,是著名的“亚洲锂都”,拥有宜春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为全省最适宜产业集聚发展的地区之一。宜春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开展“工业产业升级强攻战”、“服务业发展大会战”、“城市建设升级战”、“农业产业化扩张战”四大战役,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快速的提升。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21.02亿元,增长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0.5亿元,列全省第三。

1、位势突出,联动区域发展

丰城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地处鄱阳湖盆地,西守宜春门户,北接南昌,东临抚州,南接吉安,是联动南昌大都市圈、中央苏区和赣西经济区三大区域的重要枢纽。全市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水路“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浙赣、京九铁路,沪昆、昌宁、东昌高速和赣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在江西省“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的区域战略背景下,丰城经济地缘优势进一步凸显,为高新区开展区域联动,汇集产业、创新要素资源提供良好的基础。

2、煤海粮仓,资源要素丰富

丰城素有“煤海粮仓”的美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支撑。煤电气能源要素丰富,2015年原煤产量647万吨,占江西的1/6;丰城电厂是江南地区最大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475万千瓦,其中200万千瓦扩建项目正在建设。农业作物量大质优,全市拥有耕地面积132万亩,有535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2015年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07万吨,占全省5%,是国家超级产粮大县。同时,人力资源非常丰富,全市常住人口150万,位列江西第一。

3、实力强劲,跨入百强县市

2010年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市以来,丰城连续五年入选,由2010年第99名跃升至2015年第78位,是江西省第二个进入百强县的地区,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典范。“十二五”期间,丰城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1.36%2015GDP总量达到403.83亿元,占据宜春市总量的四分之一,经济实力优势凸显。获全国首批中小城市综合改革等5项国家级改革试点,获省直管县等7项省级改革试点,享受设区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全市经济进一步提档进位提供了良好基础。

(二)高新区发展基础

1、厚积薄发,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经济体量高速增长。建区以来,高新区持续高速健康发展,支柱地位凸显,是宜春市经济重要引擎和丰城市经济发展主体。20112015年期间,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从310.6亿元增加到55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36%;工业增加值由72.51亿元增加到145亿元,年均增幅18.9%;税金总额从12.14亿元增加到26.4亿元,年均增幅21.47%;工业总产值占丰城市比重由2010年的63.6%攀升至2015年的79.15%

园区地位节节攀升。经济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高新区全面跨越,高新区现有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80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13家,园区综合实力稳居江西省各园区前列,赶超抚州、景德镇、赣州、吉安等国家高新区。连续多年在全省高新园区创新升级排名中位列省级高新区第一,在宜春市各园区中排名第一。

2、特色鲜明,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高新区依托区域煤电、粮食等基础资源优势,立足开放发展,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创新为引擎,产业取得突破式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优势逐步凸显。

生物食品产业以创新为引领,坚持资源深度开发,促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从大米加工到生物化工的完整链条。大米精深加工创新发展优势凸显,江西恒顶食品建成的大米蛋白肽生产线,以低值副产物米渣为原料,成为国内首家食品级大米蛋白肽专业生产企业;恒天食品是国内首家大米氨基酸生产企业;天玉油脂研发的“植物油酸”、“硬脂酸”等产品通过江西省“重点新产品鉴定”,且提纯植物油酸可达到零下15度不浑浊凝结,产品工艺国内领先;中澳食品的“母乳化婴儿用粉末油脂”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大米糖浆行业国内领先,园区恒天、中超、曼辰等三家企业的生物糖浆年产量达15万吨,占全国糖浆生产总量的12%,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富硒生态食品优势凸显,园区生态硒谷起草《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确认为江西省地方标准,初步形成围绕富硒农产品精深开发的特色产业链条。截止2015年,高新区生物食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2亿元,同比增长11.78%,显示出强劲发展势头。

机械电子产业坚持“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出一批优势较强的隐形冠军。华伍股份公司拥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发明专利正在受理,参与制定国家10项制动器行业标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是行业内唯一能自主研制各类摩擦材料的企业,已经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工业制动器企业。好帮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车载智能信息、多媒体娱乐、辅助驾驶等百款产品,获国家专利授权200多项,其专利、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价值达50亿元,是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领跑者。2015年,园区机械电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亿元。

精品陶瓷和新型建材坚持高举高打,以行业领军企业为核心,不断完善产业链条,集群优势凸出。精品陶瓷领域通过引进广东唯美、东鹏和上海斯米克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发展迅速。唯美陶瓷分三期在丰城总投资45亿元,已建成20条生产线,10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即将开工,公司拥有全国领先研发团队和研究设备,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拥有国内唯一的文化艺术陶瓷研究中心,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50亿元;唯美陶瓷的“马可波罗”品牌价值达到156.36亿元,位列行业第一,产品国际畅销。2015年,精品陶瓷和新型建材共实现销售总额130亿元。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立足丰城废品回收传统,以基地建设为核心,以项目为抓手,推动产业规范、规模、品牌化发展2015年,园区再生资源循环产业以再生金属、废旧电子和再生塑料三大细分领域为主导,产值达到105亿元。其中,格林美是全国最大电子废弃物处理站,每年可拆解230万个电路板,自主研发30多项废旧电子电器绿色拆解循环利用专利,制订11项废旧电子电器规范拆解的国家标准,首创了废旧电子电器直接循环再造塑木型材的高技术低碳制造模式,构建了废旧电器电子-预处理-初级加工-深加工提炼铜、钴、镍等稀贵金属,废旧家电-拆解-塑料-塑木型材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中国瑞林公司完成科研课题近40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优秀设计金奖在内的国家、省部级奖项530项,拥有专利和专有技术348项,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技术和创新技术;金洋金属起草再生稀土合金产业7项行业标准。

现代服务业依托城市服务和实体经济的生产性服务需求,以“赣西智谷”为核心载体,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休闲养生等新兴业态项目加速布局。赣西智谷——丰城高新区创新研发基地总投资约35亿元,规划面积18000亩,一期已开发面积5000亩,完成投资14亿元,规划建设了创新研发区、大学城区等十个功能分区,打造了一个具有创新研发、休闲娱乐、运动旅游等多元功能的现代创新研发基地。目前有江西省科学院、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上海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洪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机构和16家企业研发中心入驻。截止2015年高新区服务业实现总收入41.32亿元,同比增长12.7%。

3、政企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园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创新体系构建模式,不断完善园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初具形态。

科技服务体系日臻完善。高新区始终将打造创新创业环境放在突出位置,重点构建了以创业孵化、科技中介、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体系。创业孵化领域,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小微企业创业园,打造智能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丰科易网上技术交易平台,设立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交易、成果转移转化等服务。形成“公共技术平台+孵化器”的发展模式。科技中介服务领域,与丰信会计、惠普评估、三维法律服务所、求是经济等中介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市场推广、财会审计、法律事务、管理咨询等方面优质服务。科技金融领域,联合市政府金融办,推出“财园信贷通”,引入江西省信用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恒添财富、天使基金和风投基金等机构,设立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宜春丰城办事处,提供贷款融资、风险投资、股权交易、新四板、新三板、挂牌上市等服务。同时,园区知识产权工作成绩凸出,以知识产权入园强企“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全面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申报和保护工作。目前,园区已经成为全省首批9个“专利过千”园区和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正在申报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企业创新能力飞速提升。高新区以推动企业升级技术中心、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驰名商标等工作抓手,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活力。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5家,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6家,承担国家重点新产品4个,省级重点新产品169个,拥有国家驰名商标17个,省级著名商标59个,8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奖励,成功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143项。

二、升级国家高新区的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江西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发展要求,进一步丰富“绿色崛起”时代内涵,推动在全国层面的示范与实践

十八大以来,我国将“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国务院出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坚持将创新驱动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我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手段。江西省立足自身特点,将创新驱动作为推动全省“绿色崛起”战略的核心推动力量,2016年,江西省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高新区作为省内创新发展和生态发展的样板园区,创建国家高新区有利于发挥创新资源集聚活力,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创新引领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升级,为江西省全面实现绿色崛起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在全国的示范与引领。

(二)有利于推进江西省“大开放”发展战略,加快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实现中东部产业合作示范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更加积极主动实行开放战略,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江西省因地制宜,明确提出要实施“大开放”战略,推进振兴发展,并出台《关于全面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的意见》,提出全面扩大开放是江西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要以创新开放思路、拓展开放空间、提升开放平台、优化开放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宜春丰城高新区坚持开放发展,通过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引入唯美、格林美等大项目、大企业入驻园区,开放型经济势头强劲。通过创建国家高新区,将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汇聚创新要素,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推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内的产业与科技创新交流协作,打造区域开放合作的全新样本。

(三)有利于抢抓“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机遇,推动区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全球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我国大力推进“互联网+”、“中国制造业2025”等行动计划,鼓励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强化智能转型,全面推进我国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江西省因地制宜,将培育壮大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现“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重要途径。丰城在循环经济、绿色食品、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基础雄厚。通过创建国家高新区,有利于抢抓“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产业转型升级机遇,积极推进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深度跨界融合,推动区域产业加速向中高端迈进。


江西九江共青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江西九江共青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共青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是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是国内最具吸引力的青年创业特区。高新区是江西省重点工业园区、省级高新区,原为江西共青城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5月,历经20多年发展,建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近年来,高新区抢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青先导区建设、赣江新区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以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先后被授予省级移动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基地。

一、发展现状与创新环境

(一)发展现状

1、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15年,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63.7亿元,同比增长7.96%。总量位居全省23位,实现利税42.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9%。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到31%,居九江市各县(市、区)之首。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9家,其中4家超过40亿元。高新区已逐渐形成了移动智能终端、纺织服装两大主导产业和精密制造、绿色食品两大特色潜力产业。体育器材、彩印包装成为新亮点。

2、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以移动智能终端、纺织服装为主的两大主导产业集群。2015年,两大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6亿元,占整个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75.9%。近五年来,高新区先后引进项目198个,合同金额600多亿元,其中成功引进总投资100亿元的智能终端产业园建设项目。两大主导产业呈集聚之势,被纳入全省60个重点产业集群,并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纺织服装产业示范基地、江西省手机产业基地和江西省移动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3、创新体系加速形成

为加速形成科技创新体系,共青城市政府设立引导基金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研发的专项资金达3亿元,率先建立私募基金创新园区,入户基金11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600多亿元。2015年,全市累计投入科技资金6724万元,获得科技奖励政策资金1000多万元,建成8个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和全国首个“双新”人才培训基地和省级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先后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7个,专利申请达338件,增长89%,初步形成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中心、创业孵化载体、公共技术平台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体系。

4、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近年来,高新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5亿元,建成道路50多公里、管网100多公里、标准厂房30多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形成11万千伏安供电能力,3万吨/天的污水处理能力和5万吨/天的供水能力,为入园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在高新区设立了国土、规建、财政、发改、环保等部门窗口,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创新环境

近年来,九江市与共青城市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升级为目标,以改善基础设施和科研条件为突破,以科技园区(基地)建设为载体,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初步建立起了涵盖共青城优势领域、重点产业的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1、积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15年,共青城市为企业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2350万元,兑现共青城市科技奖励政策资金1000多万。共青城市政府设立引导基金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的专项资金,资金总额达3亿元。九江市启动了市级科技资源和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在整合科技资源、提高科技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2、积极优化科技基础条件。共青城积极建设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共青分院再生纤维素纤维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共青城华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蕊城”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平台,积极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孵化平台,建设集知识产权交易转化、价值评估、投融资及技术孵化于一体的江西省青年知识产权交易孵化中心。

3、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共青城积极推动超群科技、天翌光电两家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协同创新体,集聚省内外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等各类优势资源,以攻克产业链关键、核心共性技术为重点任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共青城推动中纺院共青分院组建纺织技术研发平台、纺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纺织工程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载体,为江西省和共青城纺织服装的规划、技术准入、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等工作提供支撑,提高共青城市纺织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水平,促进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4、积极创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坚持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下,共青城市积极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改变经营方式,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2015年共青城培育和认定了挪宝电器“地源热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散热LED封装基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九江市导电薄膜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九江市彩印包装数字化工程技术中心等以企业为主体的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打造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5、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纵深发展。共青城以建设科教城为契机,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现有大学5所,在校生约5万人,科教城还有4所大学正在建设,35年内在校大学生将达到10万人,成为赣江新区科技人才的高地。另外中纺院共青分院已经建成,江西服装学院共青研究院即将投运,省创新创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通航研究院、共青城高新区企业科技服务中心进驻加快推进。未来五年,共青城将力争实现拥有高校15所,打造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双创平台50个,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000个,成为全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孵化基地和全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二、创建国家高新区的重大意义

创建共青城国家高新区是加强赣江新区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现实需求。当前我国中部地区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优势产业支撑能力下降,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强化是江西等中部六省的共性问题,推进中部崛起,亟需创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日批复的赣江新区,立足于以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为引领,构建中部崛起的支点。作为赣江新区的先导区、核心区,共青城高新区的转型升级将作为以科技创新实现高效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现中部崛起中发挥重要作用。

创建共青城国家高新区是江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是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的重大需求。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时代主流和大势所趋。世界各国纷纷把科技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推出“工业4.0计划”。创新驱动是全球大势所趋,更是我国命运所系,我国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江西省也围绕创新驱动重点布局,启动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提升江西省的科技创新能力。结合共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共青城市科技创新体系,不仅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战略任务,也是推动共青城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

创建共青城国家级高新区是江西省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必然要求。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成为构筑区域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重要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江西省优化发展布局、加快发展步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九江市和共青城市作为江西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将坚持创新驱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把“新工业十年行动”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为一体,让创新创业成为驱动新型工业化的新引擎。在此背景下,创建共青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显得尤为迫切和非常必要。

创建共青城国家级高新区是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建设、打造江西核心增长极的迫切需求。推进共青城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建设是江西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下赋予共青城的新使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产业转型缓慢,科技园区有效带动不足等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共青城市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的症结所在。建设“鄱阳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打造江西省核心增长极、解决共青城“发展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共青城市把创新驱动贯穿“四化同步”全过程,迫切需要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等重大任务,升级原有开发区使其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提升共青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创新驱动战略。

创建共青城国家级高新区是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实践,是打造以青年创新创业为特色的高新区发展模式的有效探索。当前,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网络时代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共青城创业基因与生俱来,并恰逢第二次创业的大好时期。围绕产业转型、创业孵化、民生改善等重大任务,搭建创新创业转化孵化平台,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积极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才俊来共青城高新区创新创业,形成想创、会创、能创、齐创的生动局面,实现以创新促转型,以创业谋发展,培育新增长、扩大新就业,这既是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实践,也为新时期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开辟出了一条以青年创新创业为特色的新模式、新路径。共青城高新区的探索实践,必将对全国其它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的转型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

 

 

 

 

 

 

 

 

 

                                责任编辑:刘小丹 谷潇磊

分享到: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