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
火炬学报第178期

  科技部火炬中心火炬学社主办                 

2017年第41期(总第178期)                         20171027



·火炬之光·

借力德语学习  感受中德差异

——参加科技部非通用语培训总结

供稿人  娄万里

20157月,我有幸得到了参加科技部非通用语(德语)脱产培训的机会,并于同年9月开始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开始德语学习,历时一年,顺利完成了基础阶段的德语学习。

20163月,经科技部人事司推荐和自己申请,我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公派留学资格,于20168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德国慕尼黑进行为期12个月的访问学习。在德访学期间,我通过系统的德语学习,相对全面地了解了德国的文化,感受了中德文化,尤其是中德科技创新的差异。现将我近两年来的研究、学习和参加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内语言学习情况

20159月至20167月,我作为插班生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院学院德语系进行德语学习。带着对德语的浓厚兴趣,开始了我人生第二外语的学习生活。虽然从零基础开始,加上年龄的原因,学起来不是很容易,但是我还是保持了对德语学习的极大的热情,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学习期间,我积极参与课堂听课,按时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由于身份原因,导致没有锻炼口语机会,这也为后来我口语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很大障碍。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习的一年,我认识了班里许多的90后德语小伙伴,并跟他们一起参加班级组织的德语活动,如参与德语微剧预选赛,并作为后勤人员为参赛选手提供服务,与德语系小伙伴结下了友谊。

随着2016年夏季学期的结束,德语培训的第一阶段也告一段落。夏季学期期间,我积极准备相关材料,并按照科技部人事司的要求申报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公派留学资助项目,最后顺利获批。后期自己积极努力联系国外接收单位,最终经由科技部人事司协调,在德国柏林使馆科技处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顺利找到接收单位,为出国学习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我准备签证申请期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德语老师给予了很好的建议和帮助,并对我部分申请材料的德语翻译进行了校对,使得我最后能够顺利拿到长期签证。即使此次培训是脱产学习,我还时常回到火炬中心,力所能及地协助处里完成份内工作,同时也一直关注着火炬中心的业务和我国的科技发展态势,以保持对科技管理工作的敏感性。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参加完两个学期的德语培训后,我基本完成了初级阶段的德语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得到了相关德语老师的好评。由于是基础阶段,加上本身是非德语专业的学生,身份受限,此阶段并未考取任何相关的语言证书。

二、国外研修情况

2016830日,我远赴德国,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德国访学生涯,访学单位是慕尼黑工业大学工程建筑和测量学院的航空摄影测量和制图研究所,导师是孟立秋教授。在刚抵达慕尼黑的前几天时间里,我的主要任务是先熟悉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并跟导师进行了一次详尽谈话。通过与导师交流,我了解了所里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同事的大致分工。研究所给我安排了办公室,并配备了电脑,为我接下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保障。

在孟教授的带领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研究所里的节奏,并积极主动参加所里的各种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向同事请教和学习。所里每天下午都会有一个小时的咖啡时间,大家会放下手头的工作,集体到图书馆享受下午咖啡时光。期间大家会就新的研究进展、参加会议的收获、研究过程中的疑惑、亦或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等各种话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气氛轻松活跃。大家不但可以加深友谊,还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新的研究思路和中肯的建议。

此次赴德国访学,虽然开展研究不是我的首要任务,但是空余时间我还是想了解一下德国科技管理相关的政策。访学前期,在同事的帮助和指导下,我查找并阅读了一些相关文献,结合前期的研修计划,制定了研究方案,将德国科技政策体系概述、科技创新研究进展和德国高校科技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管理模式作为研究的重点,并对研修计划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通过前期的文献阅读,我了解了德国科技管理体系和创新研究概况,并以慕尼黑工大为重点,查找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将自己的工作和研究计划向组里进行了展示和说明,得到了组里同事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对德国联邦教研部发布的《中国战略2025》进行了深入学习,边翻译边进行研究,了解了德国拟对中国开展的相关领域的科技合作和战略规划,为更好地了解中德两国科技现状及合作与交流打下了基础。

20161022日,我应邀参加了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加兴校区举办的“科学研究开放日”活动,了解到了慕尼黑工业大学的许多最新研究成果。此外,我还多次参加实验室的研讨会,学习如何更好地阐述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

在访学的最后三个月时间里,我对前期搜集的资料进行了深加工,并查找了部分新的资料,及时补充并更新了相关信息。最后阶段还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和参加汉堡G20峰会的讲话进行了中德双语的认真学习,了解了中德两国合作的战略方针和科技领域合作的具体框架。此外,还了解了与德国工业4.0相关的知识,但是还不够系统,需要更加深入详细的了解。回国后,我会继续关注这方面的各种动态,加强对德国工业和科技发展动向及趋势的了解。

除正常的研究学习外,我还积极旁听了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科技管理课程,虽然因为语言问题使得课程听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为更深入地了解德国的科技管理政策提供了素材。尽管与制图研究所的专业方向相差比较大,我还是非常积极地参加所里举办的各种活动,通过与他们交流和共同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我的德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也了解孟教授和德国同事们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学习他们如何进行团队管理和协调配合。

三、在德学习情况

德语学习是我此次赴德访学的主要任务,同时尽可能让自己在科技外事和外语水平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在德的一年期间,我系统地参加了德语强化培训,以便能更好的与德国人交流,掌握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并能读懂德语文献,获得最直接、最地道的研究信息。虽然我出国前学习过德语,但基本没有发声和交流的机会。到德国后才深切的感受到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我在德语学习上花了很大精力,以求能尽快的掌握语言,为后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便利。

在慕尼黑工业大学报到注册后,我就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语言中心申请到了固定位置,每周定期进行德语培训。后来还陆续在慕尼黑大学的语言中心、Deutsch AkademieMünchener Volkshochschule等校外的德语培训班参加德语强化培训,每天固定时间学习德语。通过强化课程学习,我的德语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具备了德语中级水平,可以进行日常交流,并能阅读一些德语文献。

20172月上旬,我在慕尼黑工大语言中心顺利完成了2016/2017冬季学期的B2.1德语课程学习,成绩优秀,并取得了相应证书。2017年夏季学期我修完了慕尼黑工大语言中心开设的B2.2德语课程。在上课期间我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先后参加了德语读书会,德语电影的陈述报告和现代艺术陈列馆的参观,德语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后期还在校外的德语培训机构完成了C1阶段的德语学习。

四、在德参加活动情况

抵达德国的第二个月,我在慕尼黑工大制图所做了一次报告,简要介绍了我的工作单位——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日常工作,让德国同事对我所从事的工作和即将要开展的相关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期德国同事为我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资料。

2017120日,我应邀参加了德国柏林使馆举办的新春招待会。通过聆听史明德大使的报告及与科技参赞的交流,我获得了许多有关中德科技合作的最新资料,受益匪浅。日常生活中我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如报名参加了慕尼黑工大组织的“5.TUM Campuslauf”团队跑步竞赛活动,与组里同事积极配合,取得了不错的团体成绩。

2017514日,在慕尼黑会展中心观摩了2017年“赢在苏州”国际精英(欧洲赛区)海外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感受了来自德国、丹麦、英国、法国和瑞典等国家的多名优秀创业青年的创业理念和创业历程。2017714日,应慕尼黑总领馆黄崇岭领事的邀请,参加了在中德科技创新中心举办的“Chinesisch-deutsches Alumnitreffen 2017”活动,结识了很多从事中德科技合作的中国同胞,了解到很多中德合作的相关政策及颇具特色的活动,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此外,认识了很多曾经在中国留学的优秀德国留学生,结下友谊的同时,我的德语听说水平得到了极大锻炼和提高。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在德国访学的日子已经结束。回首过往的一年,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万里之外的德国,开始全新的求学之路,从最开始的新奇,到遭遇各种挫折,从开始的语言不通,到后来的逐渐熟练,从开始完全陌生的一切,到最后结识良师益友,无一不让我感慨万千。一年的德国学习生活,使我在思想、观念和对待问题的看法及处理方式上都有了很大改变。我相信,这一年的留德经历将对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后期我将用国外所学,努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中国的科技管理及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刘小丹 谷潇磊

分享到: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