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中心动态
火炬计划25年 行进在科技体制改革大路上
    如果把改革开放比作一部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交响曲,科技体制改革便是其中最为激昂的乐章之一,而国家火炬计划的实施则是奏响这一乐章的最强音。
  25年前,正当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涌动之时,顺应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趋势,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实际,旨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国家火炬计划登上历史舞台。
  作为我国第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强调创新和竞争力导向的产业指导性计划,火炬计划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政府管理体制、企业产权制度、科技经费管理、税收政策、股权激励、社会组织管理、劳动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为中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25年后的今天,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出新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诞生于改革开放年代,一直挺立在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潮头的火炬计划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释放市场的活力
  这是一份创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奇迹的成绩单:
  ——25年间,在祖国大江南北已布局建设105家国家高新区。2012年,105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5.22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0.1%,而万元增加值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25年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群体不断发展壮大,数量已达30万家。近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全国1/3的发明专利、全国1/3的新产品,研发投入占全国的1/3。
  ——25年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到1239家。孵化场地面积和孵化企业数量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孵化器的数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孵化器大国。
  ——25年间,中国技术市场规模稳步扩大。2012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000亿元。
  ——25年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甚至是跨越发展。2012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0万亿元。
  火炬计划之所以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绩,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很多专家认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持续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火炬计划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坚持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坚持市场导向,坚持政策扶持,坚持体制创新。”科技部火炬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志宏谈起火炬计划实施25年来取得的成功经验时这样总结。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和科技体制改革大气候的影响下,北京中关村(000931,股吧)地区逐渐聚集起了一批民营科技企业,被人们称为“电子一条街”。这些企业按照“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四自”原则运行。
  “四自”原则的运行机制与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资金靠拨款、人员靠编制、经营靠上级、盈亏靠政府”的“四靠”原则截然相反,实现了政企分开,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同时,使科技人员开始能支配一部分科技转化的财富。
  1988年,中央联合调查组发布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报告称:“通过"四自"的原则,把沉淀了的生产要素,没有运转的资金,没有发挥作用的科技人员和闲置的设备、地皮调动起来,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生产力,产生了新的效益。总之,"四自"原则把死钱变成了活钱,把闲人变成了忙人,把处于静态的设备运转了起来,把人、财、物都调动到激发的状态,使它们活化了”。
  就在当年,国家决定实施火炬计划。同时,决定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基础上,建设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1991年后,“四自”原则加上“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变为“六自”原则,开始在所有国家高新区推广。
  按照市场原则运行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火炬计划项目。在火炬计划实施前,国家计划往往是“大项目、大企业”的一次性投入的发展模式,而火炬计划率先打破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更多采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的对接与融合。
  市场一旦挣脱束缚,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和活力,滚滚财富也随着创新创业大潮喷涌而出。
  1991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不过3000亿元,而到了2012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0万亿元;2012年全国在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9万家,其中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达到18639家。目前在国内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77%。联想、华为、中兴、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崛起。
  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
  按照经济学家的观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是“看得见的手”,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如何处理好“两只手”的关系?火炬计划自实施以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
  上世纪80年代末,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市场机制转型的兴衰成败毕竟还在未知之列,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政府和市场、企业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关系,一切都在摸索之中。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认为:“计划经济时代,政企不分、企业附属于政府而导致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状况非常严重。国家高新区成立之后,不仅赋予了企业独立于政府的法人地位,还帮助政府以市场管理者的身份,通过体制改革创新,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
  “有限、服务型”的政府,这是很多人对国家高新区管理部门的评价。2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先后创造了“一站式服务”、“小政府,大服务”、“基础服务市场化”等行政管理形式,为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政策先行先试是国家高新区践行改革的突破点。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并给予其18 条优惠政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针对新创立的高科技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这项被称为“三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后来被推广到其他高新区并一直被保留到2008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受裨益。
  除了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包括科技金融、人才引进、股权激励、创业投资、代办股份转让、政府采购、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商管理、社会组织管理、信用体系建设等一系列促进改革创新的政策都是在国家高新区先行先试的。
  国际经验证明,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时期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导致了逐利性资本介入的空白,“市场失灵”由此产生。经济学家认为,解决“市场失灵”,让企业跨越“死亡之谷”,需要靠政府给予矫正。
  25年来,在火炬计划推动下,逐步形成了由政府财政资金、企业担保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企业股权交易与并购、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等构成的科技金融环境,大大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仅以1999年开始实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为例,截至2012年年底,中央财政共安排220亿元创新基金,支持项目近4万项。2013年国家创新基金拨款47.36亿元,支持项目6425项。创新基金培育的中小企业占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30%以上。
  25年来,围绕火炬计划已经形成了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为工作目标的火炬工作体系。先后建设了国家高新区10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239家、生产力促进中心2281家、特色产业基地314家、技术交易和服务机构2万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130家。发起创业投资机构46家。此外,还建设了一大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开发平台、公共技术检测平台;完善了技术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组建了一大批产业技术联盟;建立和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互动,创新创业主体、创新创业载体、科技中介服务、科技金融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认为:“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政府的职能应该从过去一个一个具体项目的支持扶持,转变为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上来,转变到推动环境的营造、对平台的搭建、创新基础设施的完善上来。”
  用“政府的手”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用“市场的手”配置创新资源,火炬计划实施25年的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不仅需要有效的市场,还需要有为的政府。
  改革再出发
  25年来,火炬计划积极引导全国科技力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建设与发展国家高新区,培育科技型企业群体,推动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创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已经成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的一面旗帜。
  值此火炬计划迎来25周年之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开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这是新形势下中央对科技工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当务之急是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
  中央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过去25年,火炬计划不辱使命,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面向未来,火炬计划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踏上新征程,火炬计划将按照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新部署,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统筹协调,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大胆探索改革措施,先行先试,进一步破除影响科技与经济结合、影响科技创新效能发挥的障碍,激活科技要素。以全球化的视野,立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