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动态
关于加快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的思考
  建设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是哈尔滨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把科技创新城建设成为高端创新人才的聚集区、高端技术研发集成的核心区、高端成果孵化运用的主导区要求的重要举措。作为科技创新城建设的主体,哈尔滨高新区上下牢牢抓住建设科技创新城这一核心,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服务支撑体系构建等工作,致力将科技创新城建设成为集科技、产业、生态、人文于一体的“中国北方智谷、松江水韵新城”,科技创新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科技创新城基本情况

  经过5年多时间的建设,规划面积为137.2平方公里的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拔地而起,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些不俗成绩。

  首先,保持了较高的开发建设速度。5年多来,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开发总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8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总投资约53亿元,全部完成起步区23.7平方公里土地收储工作。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已有134家单位的211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面积达561万平方米。

  其次,招商引资取得很大成效。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累计签约项目达312个,协议引资额1008亿元。甲骨文、中化石油、神华集团等3个世界500强企业区域基地和总部项目入驻;台湾联强国际、深圳同洲电子、大普光电等一批行业领先项目签约入驻;万达文化旅游城、泰豪文化创意产业园、枫叶小镇奥特莱斯广场、航天三院钛合金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第三,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已集聚美国通用电气哈尔滨创新中心、瑞士中小企业总部基地、中国科学院育成中心、黑龙江省工研院等190多个国内外研发创新机构入驻发展,其中125个已投入使用,国家级机构占入驻总量的47.5%。

  第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显著。云计算、LED、新能源、电子、节能环保、北斗、机器人、医疗器械等8个专属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加速形成。

  第五,科技企业孵化优势功能得到加强。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投资20亿元,辟建总面积4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广场、15.7万平方米的加速器。中科院育成中心、哈以孵化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优质孵化载体功能逐步释放。孵化器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1000家,已初步形成黑龙江省最大的孵化经济群。

  第六,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日趋增强。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落实《鼓励创新创业暂行办法》等9个政策性文件。深化科技金融结合,累计引进金融及准金融机构达57家,为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各项支持。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完善企业服务评价机制,深入推行代办制,优化审批流程,创建高效便捷的“万达审批服务模式”,不但保障了大项目快速落地开工,更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打响了哈尔滨高新区的服务品牌。

  存在的主要问题

  5年来,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仍处于成长期和集聚期,立区大项目、龙头牵动项目还不多,产业链不够完整,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对区域发展牵动力还不强。

  其次,受经济下行因素及国家土地、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部分企业缩减投资意愿,招商引资存在较大压力。

  第三,创新资源功能的发挥尚不充分。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已集聚的科技创新资源中,投入使用的占入驻总量的比例不到50%,尚未形成强有力的创新驱动力量。

  第四,产城人融合还不充分。目前,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基础和生活配套设施仍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还不够强,公交、教育、医疗等城市配套能力还有待提升,影响了人气的集聚,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第五,体制机制创新完善还不到位。扶持项目更快发展、促进孵化经济发展壮大、有效吸引各类人才入驻等方面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仍需深入探索,与哈尔滨松北区的深度融合还有待强化,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的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城的对策建议

  为了实现科技创新城更好更快发展,哈尔滨高新区必须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增强改革发展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动摇,坚持强力招商引资不动摇,坚持加快产城融合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惯性思维束缚,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举措推动工作,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找准工作的着力点,集中一切优势力量攻坚克难,务求突破。

  首先,强化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建设科技创新城是哈尔滨市“北跃”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科技创新城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是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国家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时期,科技创新城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哈尔滨高新区上下要强化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勇于挑担,敢于负责,增强加快科技创新城建设的主动性和紧迫感,打破因循守旧、小富即满等僵化思想的束缚,放宽视野,开拓思维,把科技创新城建设和哈尔滨高新区发展放到哈尔滨市、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范围去考量、谋划、推动,树立新思想,开拓新思路,形成新举措,全力加快科技创新城建设。

  其次,进一步明晰发展方向。以打造引领哈尔滨全市科技创新乃至黑龙江全省创新发展的“动车组”为目标,明确科技创新城在未来“大松北”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调整完善战略、产业、基础设施等战略规划,增强规划前瞻性、可操作性、协调性,努力将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成为推动实现“一江居中、两岸繁荣”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将物联网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特色产业,依托哈尔滨市及哈尔滨高新区在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的优势,把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结合科技创新城发展实际,完善前瞻性、可操作性较强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目标。将科技创新城集聚的物联网产业的科技资源、产业项目有效结合,构建研发、孵化、市场的有机链条,加速形成物联网产业集群,在哈尔滨市打造以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为重点的第三个千亿元产业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第三,创新体制机制。哈尔滨科技创新城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开发区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强化制度建设,加快构建起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入驻、促进项目生成、完善孵化体系、推动招落商一体化等一整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哈尔滨科技创新城要切实转变传统招商思维和发展模式,坚决摒弃高投入、低产出和“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转变传统、惯性的招商思维,坚持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四个转变”:从“土地招商”向“服务招商”转变;从“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转变;从“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从“招商引资”向“招商引智”转变,由过去主要依靠土地和政策招商向主要依靠环境和服务招商转变。进一步明晰部门、单位职责,理顺职能,形成便捷通畅、运转高效、落实有力的工作机制,为提升工作效能和执行力、建立起完备的科技、金融、政策服务支撑体系奠定基础。

  第四,加大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将继续加强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引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信用担保等机构,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促进科技金融的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孵化器紧密围绕科技创业活动展开孵化活动,全面提升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孵化服务能力。鼓励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创业培训、管理咨询、市场拓展、中介代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增值服务。充分发挥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作用,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服务和激励环境,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有效机制,大力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

  第五,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实践证明,“部省会商”机制与“省市共建”的推进模式,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创新城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哈尔滨科技创新城要坚持“有为才有位”的思想,主动到国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关部门开展积极对接,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抓住科技部对科技创新城密切关注和黑龙江省科技厅强化对科技创新城建设领导的难得机遇,发挥优势,有所作为,多争取国家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荣誉、“牌子”,着力提升“部省会商”和“省市共建”的成效。

  第六,提高对俄合作成效。哈尔滨科技创新城要紧紧围绕落实《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带规划》,抓住哈尔滨市全面提升对俄战略合作升级的契机,立足打造全国对俄合作的“大平台”和“桥头堡”,着手研究启动对俄电商物流运营,扩大对俄经贸合作。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功能优势,加大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科研机构的交流对接,努力在引进高端创新机构和科研成果方面实现新突破。发挥哈尔滨对俄罗斯的地缘和资源优势,依托哈尔滨高新区火炬欧亚大厦,打造中国火炬科工贸金一体化平台暨中俄高新技术产品国际采购服务中心,搭建对俄合作科技、商业、贸易、金融、文化等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开展对俄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以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为重点的高端技术市场和产业转移中心。

  第七,加快产城融合。产城融合是产业集聚的基础和前提,更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平台。要加快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一方面要用足用好既有的优势条件,另一方面要持续完善交通、医疗、教育、休闲、购物等城市配套功能,让入驻人群生活更便利、工作更舒心。要注重完善载体功能。加快健全各类配套设施。坚持产业引进与生活、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并重,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和功能集成配套,由注重经济发展的“开发区”模式转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协调发展的“新城模式”,实现产业功能、生活功能、城区功能、生态功能的相互融合。以聚集人气、方便生活、方便企业为目的,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提升产业层次。要加强城市管理。城市管理要与产业发展同步、同频共振,做好城市绿化、牌匾广告、灯饰亮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规划控制力度、审批服务力度、执法检查力度,构建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的有效机制,以优美的环境展现科技创新城开发建设成果。

  第八,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哈尔滨市松北地区的宝贵资源,是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发展的巨大优势,也是吸引高端产业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支撑。失去了生态就失去了未来。在国家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的新阶段,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建设要更加注重项目质量,坚持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坚持生态性、保护性开发建设原则,按照国家级生态功能区标准,严格项目准入制度,坚决摒弃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进入,以发展低碳、清洁、环保、安全、高效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在开发建设中要坚持做到少砍树、少填水面、少拆农业设施,保护好林地、保护好水面、保护好生态观光农业设施,科学有效地利用好现有资源,保留生态原貌,保护好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关链接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