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动态
威海火炬高新区:向大海“捞金”
威海火炬高新区:向大海“捞金”

临海逐梦,向海而兴。近年来,威海火炬高新区深刻把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按照“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的发展导向,在海洋领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一个产业特色鲜明、聚集带动明显、创新链条完善的海洋科技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威海火炬高新区共有威高集团、北洋集团、光威集团、西港集团、未来机器人等为龙头涉海企业62家,主要产品包括海上风电叶片碳梁、光纤水听器、水下机器人等100多种。2017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达48.88亿元,占GDP比重达19.3%。

四大海洋战略新兴产业

异军突起

如今,威海火炬高新区已聚集起了海洋工程装备、涉海新材料、海洋生物资源、海洋信息技术四大海洋科技产业。

9月26日,在位于华田智能装备加速器内的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总经理陶泽文正在和技术人员探讨水下开采可燃冰机器人的研发问题。

偌大的厂房内,一旁陈列着一排黑黄相间的机器人,深海履带式施工机器人、海洋探矿采矿水下机器人等格外引人注意。

2009年,陶泽文带领团队研发水下机械手、水下观测机器人等,产品远销美国、芬兰、挪威等。特别是该公司自主开发的机器人水下推进器,采用磁耦合器传动技术破解了高压条件下转动密封的难题。

前不久,海洋探矿采矿水下机器人还获得了山东省第二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目前,公司成功研制了2台并投入使用。此款机器人目前正在波罗的海海底开采琥珀矿石,日采矿量达500多吨。”陶泽文说,新技术新突破,大型水下探矿采矿机器人每台1000万元左右。

未来机器人是威海火炬高新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典型企业之一,威海火炬高新区还拥有中复西港、克莱特风机、银河风电等龙头企业,以扫雷艇、船用风机、水下机器人、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等为主导产品,形成了从船艇、水下机器人、风机的设计、部件加工到整机制造一体化的海工装备产业链。

在涉海新材料产业方面,威海火炬高新区拥有光威复材、万丰镁业、中威北化等龙头企业,推进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在海洋船舶、海洋工程建筑、海上风电、海洋新材料等领域的开发应用,形成了以碳纤维、碳纤维制品、风电叶片、碳纤维船艇、无人机等为主导产品的涉海新材料产业链。

创新为桨,“问药”海洋。威海火炬高新区海洋生物产业逐渐成为海洋经济的创新点和增长点。目前,园区拥有威高集团、西港集团、康博尔等企业,在海洋医用高分子材料、海洋生物育种技术、海洋食品及保健品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形成了从现代育种技术、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控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捕捞到精深加工及功能制品的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产业链。

其中,威高集团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藻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海洋医用材料,广泛应用于止血材料、手术缝合线等方面,打破了国外垄断。康博尔利用活性高的卡拉胶降解酶有效将海藻、海带等酶解,制备出不同结构的系列卡拉胶寡糖,已应用在生物医药、功能食品、水产养殖等领域。

打通海洋信息大动脉,激发海洋产业新动力。威海火炬高新区形成了以哈工大海空电子信息装备联合研究中心、北洋电气、北洋光电、双丰物探等为主体,以光纤水听器、AUV、智能浮标、海洋检波器等为主导产品,从遥感卫星、空中无人机、水上雷达/浮台、水下光纤传感器、无缆水下机器人到海底观测站的海空天一体化立体监测平台。

创新体系提升

海洋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科技兴海,补齐科技研发、高端人才的短板,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的附加值。威海火炬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打造技术研发、公共服务、成果转化等各类平台,创新管理体制和人才引进机制,构建起创新平台、协同创新、人才支撑、科技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为“科技兴海”战略实施提供保障。

据威海火炬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威海火炬高新区建设了一批前沿科技研发创新平台,打造了覆盖全创新链条的平台体系。

目前,威海火炬高新区拥有涉海新型研发机构9家,海洋通信与组网观测重点实验室、海洋勘探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62个,其中省级以上33个,重点围绕海洋智能装备、海洋监测、涉海新材料等领域开展研发创新。

与此同时,威海火炬高新区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合作,形成了各方资源一体化推进的协同创新体系。目前园区95%以上的涉海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其中,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以船舶设计与建造、海工装备及其配套技术为重点方向,建立了15个研发平台,牵头实施科技项目20余项,成为区域海洋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北京化工大学威海技术转移中心,以碳纤维复合材料、海洋高分子材料等方向为重点,引入中威北化项目,重点开展高强中模碳纤维配套高强高韧树脂体系研究,收入突破5000万元。

以海洋人才聚集为重点,威海火炬高新区不断加强海洋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为海洋事业发展搭建人才支撑体系。

“我们制定了海洋新兴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实施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威海火炬高新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目前5所驻区高校开设了涉海类学科专业30多个,每年培养专业人才2000余名。园区从事涉海领域创新项目的泰山学者等高端领军人才50多名,为海洋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通过发展海洋检验检测服务业,威海火炬高新区构建了海洋产业载体、海洋产业基金等完善的海洋科技服务体系。目前园区内集聚了国家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德生技术检测中心等10余个海洋检验检测服务机构;构建了完善的创新孵化体系,为海洋产业创新项目提供了载体支撑;成立了北创天使投资基金、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以及威高、新北洋等产业基金,为海洋相关产业创新项目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威海火炬高新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威海火炬高新区将积极抢占经略海洋科技制高点,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高端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打造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等高端平台,为海洋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相关链接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