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动态
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建设正式启动
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建设正式启动

日前,合肥高新区举行“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首批改革创新举措”启动仪式,推出“自贸区服务专窗”“自贸区新经济应用场景”“自贸区人才综合服务平台”等改革创新举措,标志着合肥高新区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

作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合肥高新区建设自贸试验区有哪些先天优势?如何布局?未来又是什么样子?

拥有四大优势

建好自贸试验区,合肥高新区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高端人才和金融资源优势。

创新能力在安徽省领先。合肥高新区集聚了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大量的科技资源,建有量子创新研究院、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平台,拥有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3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汇集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200余家,园区R&D占GDP比重达9.1%,万人发明专利数375件,专利申请授权数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省第一。

产业发展动能强劲。合肥高新区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网络安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建设了“中国声谷”“中国安全谷”、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以及安徽省智能语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网络信息安全四个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高端人才加速汇聚。合肥高新区实施了“江淮硅谷”“名校引才”等人才工程,拥有各类人才超过20万人,拥有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53人、高层次人才团队164支,占合肥市的40%、安徽省的1/5。

金融资源高度集中。合肥高新区集聚了安徽省、合肥市及有关重点企业股权投资基金180余只、规模突破2100亿元,并自主设立和参与设立了政府引导基金29只、总规模近500亿元。聚集了银行、券商、担保等金融机构100余家。

强化“一体两翼”功能布局

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合肥高新区块共31.43平方公里,将充分发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与自贸试验区“四区叠加”的联动优势,强化“一体两翼”功能布局。

“一体”为创新驱动核,主要布局在创新大道以西,分为三个区域,原始创新核心区布局量子创新研究院、类脑国家工程实验室、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平台;高端研发创新区布局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协同创新平台,科大讯飞、美亚光电、国盾量子等高科技企业;新经济产业孵化区布局中国声谷、中国安全谷、中安创谷等产业聚集区,发展集成电路、网络信息安全等新经济产业集群。

“两翼”为产业集聚带,主要布局长江西路以北和习友路以南。“北翼”为高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拥有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安徽(合肥)侨梦苑,以及大陆马牌轮胎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等产业。“南翼”为智能家电及配套产业集聚区。围绕格力、美的及相关家电核心配套企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打造“三大特色领域”

实现“六个更大突破”

据介绍,目前合肥高新区正在加快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将打造“三个特色领域”,以实现“六个更大突破”。

其中,“三个特色领域”包括:一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施营商环境“领跑计划”,加快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力争3-5年内,成为全国高新区创优营商环境的引领者。二是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深化名校名所名企合作战略,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开展量子信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三是打造高质量产业体系。实施以高成长企业培育等为内容的企业“掘金计划”,力争5年内,形成3000亿-5000亿元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500亿元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网络安全、智能穿戴产业集群。

“六个更大突破”包括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实现更大突破;在加快科技金融创新上实现更大突破;在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在激发创新创业人才活力上实现更大突破;在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上实现更大突破。

在未来3-5年时间,合肥高新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开放促发展为目标、以复制推广为基本要求,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形成一批制度性创新成果,努力建成营商环境一流、创新生态优化、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投资贸易自由便利、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自贸试验园区,为合肥市“五高地一示范”建设贡献高新力量。

相关链接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