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火炬中心
您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动态
郑州高新区倾力打造区域双创生态高地
多点发力 多措并举

历经30年艰辛耕耘,郑州高新区经济社会和科技实力得到极大提升,集聚了河南省领先的创新资源,成为河南省创新发展的综合载体与核心增长极,在引领、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中起着关键作用,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颇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当前,郑州高新区正在围绕产业链,布局科创链,完善金融链,强化政策链,为创新创业者打造更加宜创宜业宜居的生活工作环境。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自成立以来,郑州高新区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定位,积极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努力构建区域开放创新、高端产业集聚、宜创宜业宜居的增长极。

  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表示,历经30年艰辛耕耘,郑州高新区经济社会和科技实力得到极大提升,集聚了河南省领先的创新资源,成为河南省创新发展的综合载体与核心增长极,在引领、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郑州高新区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颇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科技创新资源富聚,孵化培育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优势突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完备。

  作为河南省第一个开发区,1991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第一批国家高新区,2009年科技部批准建设的首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郑州高新区先后获批建设河南省惟一的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部首批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2018年获批国家首批科技资源支撑型特色载体,并在科技部组织的2018年绩效评价工作中获评A级(优秀)。

  培育创新集群

  创新引领型企业持续壮大

  创新是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郑州高新区的发展历程中,每一次自主创新,每一次技术突破,都会带动产业的一次崭新革命。近年来,郑州高新区以物联网、电子信息、北斗应用、新材料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集聚了汉威电子、新开普、新天科技等传感器行业知名企业,新华三、启明星辰等网络安全领军企业,阿里、腾讯、猪八戒网等云计算和大数据龙头企业,天迈科技、威科姆、思维自动化等北斗应用技术头部企业,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全部在此布局数据中心,获批建设“全国北斗应用技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投入使用,“强网杯”一赛一会一展成为国内网络安全风向标,连续两届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与此同时,郑州高新区在创新资源集聚、孵化培育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上市挂牌助推等方面发展优势强劲,创新驱动发展提速提质。近年来,郑州高新区组建了市场化园区运营中心,对企业开展专业化服务,探索出企业家接待日、首席服务官、政策提示函、金融工作站、“暖心十条”等企业服务新模式,逐步实现“比企业更懂企业”“服务每一家企业”的领先服务。

  2019年,郑州高新区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超过40家,注册企业累计近4.5万家,“创业—瞪羚—独角兽”科技型企业梯队初具规模。新增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累计达139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25家,占郑州市总数的40.5%;创新型龙头企业14家,占郑州市总数的58.3%。全年新增河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辅导拟境内外上市的企业5家。其中,天迈科技成功挂牌,成为河南省首家“新三板”成功“转板”A股的企业。

  布局科创全链

  机构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了更好布局科技创新全链条,郑州高新区加快“四个一批”建设(建设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机构、平台),按照“四链一城”发展路径,围绕智慧产业领域,提升平台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大院大所协同创新。

  为提升驻区科研机构的软硬件环境,郑州高新区打造了总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的“西美大厦”双子楼,陆续入驻了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郑州工程技术研究院、郑州中科集成电路与信息系统产业创新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

  通过依托高校的技术、成果、人才等综合优势,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集聚与培养,以及企业培育孵化等工作。截至目前,郑州高新区已累计引进新型研发机构14家。其中,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入选河南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占河南省总数的1/5;拥有郑州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803家,其中郑州机械所、中铁隧道、磨具磨料磨削研究所等5家实验室先后获批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国家优秀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9家,总数位居河南省国家高新区第一位。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突出重点产业、依托重点企业积极组织实施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布局实施了MEMS气体传感器、人工智能感知芯片、5G场景应用等重大创新课题,加快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提升郑洛新国家自创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布局实施了半导体晶圆切割划片机、高精密齿轮磨削用磨具、高性能碳化钨硬质合金等关键设备和材料研发课题,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力争打破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

  激发创新活力

  高水平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郑州高新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所在。

  2019年,郑州高新区专利申请量达到1191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617件;专利授权量达到752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89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50件;涌现出异形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轻量化超高速陶瓷CBN砂轮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等国家级重大原创技术成果。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辛勤付出。2016年,郑州高新区成功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园区;2017年年初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017年年底成为河南省首批6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之一。为加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园区和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郑州高新区持续完善落实知识产权金融扶持政策措施,优化知识产权金融发展环境,2019年4月率先成立“郑州高新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截至当年年底已有6家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其中,放款额达31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累计突破1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创新氛围,郑州高新区连续举行河南省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发放“创新服务券”,连续两年,每年拿出1亿元支持特色载体与中小企业购买科技服务;组织特色载体、在孵企业参加科技成果直通车(河南站·智慧产业专场)与走进中科院、走进名校、走进名企等系列产学研对接活动;新建了北斗科技资源支撑平台、数字内容创新平台等一批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多校一园孵化链条平台等一批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精细化平台;设立中国(郑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高新区分中心,推动园区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高质量发展;出台知识产权支持专项政策。

  提升孵化实力

  专业化国际化趋势更明显

  新兴产业集聚、双创热潮涌动。郑州高新区为逐梦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推出打造专业化众创空间+专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创新创业“组合拳”,与猪八戒网合作搭建大数据平台、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上线运行,积极对接中关村开展优秀人才交流、孵化和推介河南省内优秀技术项目;谋划了世界传感器大会、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暨中国北斗应用大会等一系列战略平台。截至2019年年底,郑州高新区拥有郑州市级及以上创业孵化平台62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1家,在孵企业3500余家,涌现出护航实业、赛诺特、贝贝生物科技等一批高校教授专家、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典型。

  在2019年10月举办的科技外交官中原行(郑州站)活动上,郑州高新区国际协同创新体系正式启动。郑州高新区国际创新协同体系是郑州高新区十大抓手级工程之一,目前已在美国波士顿、英国剑桥、德国慕尼黑、以色列特拉维夫设立了4个海外一级节点,构建海外项目引入体系、资源协同体系、国际形象宣传体系、支持配套体系等四个子体系,通过 “引进来”“走出去”绘就园区开放发展的新格局,助力2025年郑州高新区建设成为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其中,“引进来”就是将郑州高新区需求的全球顶尖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孵化机构、金融机构、高端人才等优质创新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引入到郑州高新区;“走出去”就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园区企业“走出去”,推动园区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

  固化合作模式

  为平台链接各类创新资源

  勇于创新、自主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将微观创新创业小溪汇聚成全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河的必由之路。郑州高新区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双轮驱动,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促进区域双创工作提质增速。以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为主体,形成双创服务联盟,建立了双创载体向高校发布技术难题、征集技术合作的平台渠道;依托创新资源和“双创”载体,持续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强网杯”全国网络安全挑战赛、“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钱学森论坛”等重量级大型活动,为园区链接国内外技术成果、项目资源,形成“双创”人脉网络。仅2019年,郑州高新区就开展各类双创活动1000余场,产学研交流活动200余场,为超过100家企业(创业团队)找到技术、资本合作伙伴。

  在系统性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的同时,郑州高新区着力打通科技资源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双创主体之间高效融通的核心节点和创新资源在各创新创业载体之间协同共享的核心节点,采集驻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究方向、课题和成果等重要资源要素,把分散的科创资源放在“一个篮子”里,深度探索科创链、产业链、金融链、政策链精准对接的同时,采用绩效评价等手段倒逼“双创”载体向专业化、高质量、品牌化三大方向谋求突破。

  人才加速汇聚

  资本等保障措施及时到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释放创新人才的最大潜力。为了让创新创业者的脚步迈得更加坚实,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郑州高新区不断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上做文章、下功夫,围绕“金梧桐1+6+N”政策体系,密集出台了“企业梯度培育双十条”“智能传感器十条”“网安十条”“北斗+十条”“大数据产业政策”等11项创新型政策。深入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等人才政策,引导“人才+项目”创新创业模式落户。

  截至2019年年底,郑州高新区拥有各类科技人才8万余人,引进人才数量连续4年居郑州市第一位。同时,郑州高新区大力发展院士经济,推动顶尖人才技术成果转移转化,2019年新增院士工作站4家,累计达45家,通过顶尖专家有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为充分发挥资本在促进双创方面的作用,郑州高新区搭建了涵盖科技金融中介平台、政策性金融供给端、市场化金融供给端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上线中部地区第一个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设立运营母子基金,设立7只国有子基金,规模达20亿元。设立河南省第一家区级风险补偿池、第一个应急转贷资金。集聚了金融机构127家,40家创新类券商及50余家机构入驻,搭建了挂牌公司服务协会、全景路演中心等服务平台。累计助推15家企业在沪深主板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76家、数量居郑州市第一位。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连续两年上榜中国母基金联盟榜单,参股基金总规模21.6亿元。目前已形成了76家新三板企业、448家四板企业、1家准独角兽企业、6家种子独角兽企业、28家瞪羚企业及74家潜在瞪羚企业和823家高新技术企业、1399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593家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入指认证企业共同构成的投资标的体系。

  滚石上山、立柱架梁。当前,郑州高新区坚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和使命,正加快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总体目标。为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在推动优势产业升级、发展新经济、构建“双循环”格局中的引领支撑作用,继而推动郑洛新国家自创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今年6月25日,郑州高新区制定了《郑州高新区自创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双创”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5项重点任务和31项具体措施。突出三个重点、强化四项支持、实现五大发展。突出“三个重点”,即重点提升“双创”发展的整体成效,重点汇聚龙头企业和人才团队等源头要素,重点打造具有郑州高新区特色的“双创”生态体系。强化“四项支撑”,即加快创新创业平台支撑、健全创新创业要素支撑、强化创新创业服务支撑、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支撑。实现“五大发展”,即科技创新赋能、“双创”人才集聚、双创主体壮大、金融资本创新和服务生态提升。计划通过3年建设,到2022年,建立完善与“双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政策扶持体系、要素支撑和发展环境,提升“双创”动力、活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创业服务模式,为河南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双创”发展提供示范。

  王新亭表示:“郑州高新区正在围绕产业链,布局科创链,完善金融链,强化政策链,为创新创业者打造更加宜创宜业宜居的生活工作环境。希望创业者和相关机构能与郑州高新区在更多的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关链接
科技部火炬中心
地方链接: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5034026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